溧水区一个市级经济薄弱村的“美丽蜕变”

20.06.2017  15:04
        漆黑的柏油马路,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家住溧水区东屏镇和平村小夏家边自然村的戴玉芳看着自家的村子,怎么也没想到,原来被划归为市级“经济薄弱村”的村子,如今“颜值”、收入不断提高。“‘经济薄弱村’也要慢慢翻身了,以后我们要摘掉贫困的帽子,盖起二层小楼,舒舒服服过日子。”戴玉芳笑道。
        作为市级“经济薄弱村”和平村打造的首个“美丽乡村”特色村,小夏家边“美丽乡村”的诞生,虽然比别的村晚了很多,但村民们都很高兴。
        2016年度,和平村低收入农户增收1465元,村级稳定性收入增加76.53万元。和平村去年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00元,帮助了15户低收入农户摘掉了贫困的“帽子”。一系列变化的背后得益于和平村干部村民不等不靠,想方设法、积极主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解决贫困问题。
        和平村村委会主任王明权表示:“和平村底子薄,经济发展慢,但是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水平渐渐上来了,收入多了,就想着我们的‘美丽乡村’也不能落下,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也是‘脱贫’的一项重要任务。
        丘陵地貌土地流转遇困难
        和平村位于东屏镇的北端,与句容市郭庄镇接壤,全村总面积13平方公里,下辖10个自然村,共710户,2370人,总耕地面积7008亩。和许多村子一样,村里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老人则留在村里经营土地,属于典型的人少地多。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成了农民收入的一大来源,和平村村民们也想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但是该村属于丘陵地貌,土地分散,机械下不了田地,没有企业愿意接收,土地流转也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为了让土地成为村民们的收入来源,村委会的干部们联系了好几家企业,但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前几年,有一家企业想承包和平村的1000多亩土地种植玫瑰,村里人高兴坏了,村委会的干部集体出动,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丈量土地。“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下雨,我和几个干部,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埂上丈量土地,雨水飘到脖子上,可冷了。”村委会会计王开强说。但最终,由于交通的不便捷,该企业放弃了这项计划,王开强他们的工作也白白浪费了。
        引进养殖业增加就业岗位
        土地流转不了,村委会的干部就想其他办法,丘陵地貌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的发展,那就发展养殖业。在村干部的积极联络下,村里引进了一家养殖红标鸡的企业。“可别小看这家养殖企业,我们村的很多人都是养殖的一把好手,养殖企业的进驻,给他们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让一部分年轻人回到了家乡。”王开强说。
        今年62岁的陈先河(化名)原来就是一名“留守老人”,儿子在外打工,他就在家里种田、养猪。这家企业进驻后,陈先河就进去打零工,帮忙养养鸡、种种桂花。时间久了,陈先河发现了一条商机。企业养殖的红标鸡会产蛋,这些蛋的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得多。陈先河就开始直接向企业批发红标鸡蛋,批发价3、4毛一个的鸡蛋,陈先河能卖到6、7毛一个,转手就翻了一番,陈先河高兴得合不拢嘴。现在陈先河已经盖起了小楼,儿子也回到了家中,准备和父亲一起开一家农家乐。
        微信平台卖农副产品
        去年村里来了一个“第一书记”——王喆,看到村里苦哈哈的日子,还有那些新鲜的菜蔬、肉类,王喆动起了心思。她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都是她的朋友,王喆称他们为“潜在客户群”,在群里为村里人吆喝起了农副产品的生意。通过这个微信群,和平村里的黄鳝、黑猪肉、新鲜的菜蔬、果子等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到了城里人的餐桌上,也为农户们带来了两万多元的纯利润。
        现在王喆虽然离开了,但是这个微信群留了下来,这个平台也成为了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的一条新路。
        精准扶贫助贫困户“摘帽
        和平村被列为市级“经济薄弱村”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村里的低收入农户相比其他村比例较高。全村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49户,低收入人口127人,其中市定90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42户111人。在市、区、镇党委和政府的关心下,该村开始了为贫困户“摘帽”。
        对于村里还拥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今年,村里在镇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为这批农户入股了镇里的安置房门面房,享受门面房收入分配收益。
        今年67岁的鲁堂忠是其中一名低收入农户,他的妻子和儿子智力低下,生活无法自理,全家的生活来源全靠鲁堂忠一人承担。近年来,他被诊出了胆结石、肺炎、气管炎,不能再干重活。村里根据他的特殊情况,为他提供了保洁员的岗位,让他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人。
        今年,该村开始了3000亩农田整治,修建机耕路等配套设施,为村里的土地流转铺好道路。“整治结束后,我们村的土地能划到六七百元一亩,老百姓平均一户有4、5亩地,这样一算,每年能为他们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已经有好几家企业与我们接洽了,等我们的农田整治结束,就能立即流转出去了。”王开强高兴地说道。
        打造完成首个“美丽乡村
        经历了9个月的改造,小夏家边“美丽乡村”已经于5月底打造完成。走进小夏家边,虽然没有亭台楼阁,但是漆黑的柏油路、一排排整洁的房屋,成片的绿地鲜花都在告诉大家,小夏家边不一样了。“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村里的杂草地变成了绿地,池塘也被整修得清清爽爽。变干净、变漂亮,当然不一样了。”村民李桂英说。
        村民戴玉芳感受也比较强烈:“隔壁的麻山村打造了‘美丽乡村’,村里不少人家都开起了农家乐,我烧的菜味道也不差,说不定以后也能开一家呢。
        据悉,小夏家边“美丽乡村”建设拆除了一部分严重影响村落风貌的老旧建筑;对村口等重要区域的保留建筑进行外立面修饰;并在村内的主要道路铺设了沥青,将村内的宅间路升级成了水泥路和碎石路;同时修建了公共厕所、停车场、太阳能路灯、健身广场等。王明权告诉记者,“村庄内部连片的三个池塘间还设置了一个茅草水榭,水塘四周栽种了各种树木,夏天时可以形成绿道供村民们休憩纳凉。
        下一步,和平村将着力打造王岗村“美丽乡村”宜居村。“我们的美丽乡村来得不容易,虽然还没有完全摘除‘贫困’的帽子,但是大家都有信心,一点点做起,一项项按规程实施,迟早我们的村民也能过上乡间田园的惬意生活。”和平村党总支书记经邵武说。
作者:刘婷婷 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