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点跨学科“STEM+”课程大学尝试更多个性化招生

04.03.2016  13:40

  

  江苏高考新方案刚刚出炉,这种“3+3”的考试模式最大的亮点是可能取消文理分科,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这对高中人才培养和高校选材模式将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昨天,刚刚抵达北京的江苏代表团的代表们热议创新人才培养话题。

  江苏新高考方案和现行高考方案相比,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即由学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选考科目,在新方案不存在物理、历史方向的模式下,理论上出现了20种选择可能。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新方案提供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培养人才的方向是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更多学生文理兼修,让学生更多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多样化选择,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而这种人才的学习基础就该是“通识”,否则就很难有新的创意与发现。

  中学怎样做?跨学科开设“STEM+”课程

  【代表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研室主任朱善萍是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她此次全国两会上准备提交的建议正是有关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她建议在全国的普通高中推广“STEM+”课程。“南京外国语学校在高一年级试点‘STEM+’选修课,开课半年以来孩子们的变化很大,他们自己在大学的实验室设计和制作出芯片。”

  朱善萍告诉记者,创新人才培养要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教育,简称STEM,STEM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理工素养,南外在这个基础上有一个“+”,还包括艺术、表演、舞蹈等更多的综合素质。“南外的STEM+课程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走向大师”工程,高一的孩子们每周都有机会直接进大学的实验室研究学习,而他们的导师很可能就是某个领域的大腕级人物。同时南外派出化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学科的优秀老师共同研究教程和方法,执教“STEM+”课程。

  朱善萍此次全国两会准备提交的建议就是向其他高中学校推广“STEM+”课程。“在大学前就着力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与高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从而做出普高教育应有的贡献。

  高校怎样做?更多个性化招生,向普高开放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告诉记者,江苏新高考方案出台后,高校对人才的选择将更加灵活、更加细致。“原来的招生文理分科的方式比较粗放,改革后我们将更加细致研究学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人才选择。”袁寿其说。

  “目前我们的教育还是基础教育自成体系,高等教育自成体系,我们应该好好研究怎样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衔接,我愿意更多地向高中开放我们的实验室、研究场所,提升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袁寿其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开始研究江苏新高考方案后的新招生政策,对学校来讲,多了选择性,也多了挑战性。“我们会有更多个性化招生,让不同兴趣和才能的孩子都有成长的空间,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刘颖黄阳阳成岗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