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一市民用一年半创作出1.6米长古诗砖雕

02.02.2015  18:09

  扬州的玉雕与木雕工艺蜚声海内外,在我国传统建筑的砖雕装饰史上,扬州砖雕艺术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扬州湖南会馆的砖雕、大明寺大雄宝殿内的大型砖雕、瘦西湖隧道的砖雕匾……这些都是扬州市民所熟悉的各具特色的砖雕。

  近日,扬州一位市民用了一年半时间砖雕出一幅1.6米长、0.8米宽的毛笔字体古诗砖雕来迎接扬州城庆2500年。

  新手上路

  砖雕作品献礼2500周年城庆

  在连运小区一间车库内,堆满了石材以及各种加工的机械,这就是53岁的吉志刚的砖雕工作室。对于最近刚完成的一幅砖雕作品,吉志刚觉得很满意。

  吉志刚将8块砖从车库内搬了出来,每块砖面都已匀称地雕刻出了诗句。8块砖面依次拼接后,就能看到一幅完整的砖雕古诗作品了。

  砖面上雕出来的是一首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落款还有“毛泽东”三个字。吉志刚说,这首诗就是按照毛泽东手写的样式拓上去的。“我看了很多地方的砖雕,但是用毛体字做砖雕的还很少,我本人也很喜欢毛笔字,就选了毛泽东书写的这幅作品。”吉志刚说,选择这首诗也是有意义的,因为今年是扬州2500年的城庆之年,他想借这幅作品给城庆献礼。

  问及吉志刚是否之前学习过砖雕技艺,他笑笑,“从来没有拜师学艺过,都是一个人琢磨出来的。

  创作之路

  路边草丛发现做砖雕材料

  吉志刚是一名下岗工人,1999年从扬州阀门厂下岗后就开始四处打工。“我一直在问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总想着那些手艺与爱好究竟能干什么。

  一次去亲戚家,吉志刚在黄金坝附近看到丢弃在路边草丛中的一大堆砖块。走近一看,这些砖块大多数还是完整的,这样被丢弃实在可惜,他便喊车将这些砖块运到了家里。望着一堆砖块,他想到了砖雕。

  “在我身边也没有做砖雕的人,只是我那去世的哥哥以前做过木雕,我见到过一些过程。”吉志刚告诉记者,他有一个哥哥,在世时曾在玉器厂做过红木雕刻。他见过一些雕刻的成品之类,另外哥哥还给了他不少雕刻用的刀具。

  苦心雕琢

  耗时一年半,终于完成

  吉志刚从小就喜欢毛笔字书法,有20多年功底的他就更想将毛笔字的风采展现在砖块上。另外,毛笔字的砖雕因为有笔锋,所以机器一般很难做出来。越是难,越让他有了挑战的兴趣。

  千挑万选,吉志刚找到了杜牧的这首与扬州有关的诗句,后发现毛泽东曾用毛笔字写过这首诗,于是这首诗就成了他的砖雕目标。

  吉志刚用电脑将诗句打印出来,再将每个字在砖石上打好格子。他用上了当时在单位机械加工的一些经验,自己琢磨出字的深度、宽度;多次去图书馆借砖雕方面的书看,又在网上查资料,看扬州现成的砖雕作品。结合年轻时候毛笔字的功底,加上工厂里学的加工技术,他的砖雕作品就这样出世了。

  当然,由于是新手,吉志刚在雕刻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一些字之间需要镂空感,在勾勒时,需要用各种刀细心掏空,用力大了或者手一抖,就很容易将细小的偏旁给削掉。吉志刚失败了许多次,终于完成了这幅1.6米长、0.8米宽的作品。

  未来打算

  希望能得砖雕专家指点

  一年半的时间,吉志刚都是蜗居在家做这幅砖雕。他很惭愧地告诉记者,现在自己算是没有收入的人,因为没有到退休年龄,还有儿子要上学,只能依靠父母了,就如别人所说的“啃老族”。

  吉志刚也知道砖雕在扬州之所以不是很红火,是因专门从事砖雕工作的人很少。砖雕的市场除了在仿古建筑上,就是在一些爱好人士家的庭院内出现。市场确实很窄。想将自己的作品推出去,要以砖雕为生,吉志刚也是抱着很大的勇气去做的。

  “现在我只是迈出砖雕路的第一步,从技艺上还需要专家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后期努力学习。”吉志刚说,砖雕在扬州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工艺,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砖雕,让砖雕的技艺能传承下去。(马燕洁)

编辑: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