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疾控中心数据盘点"月份病" 5月当心情绪病

04.05.2015  10:23

  新华报业网讯 进入五月,阳光灿烂,但与此同时,有些人会感觉心烦意乱,做什么事情都情绪不高,精神状态不佳。近日,“@人民日报”发微博称,五月要小心“五月病”,基本的特点就是情绪低落、失眠、容易劳累。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每年五月前后,抑郁症、精神病等情绪问题处于高发期,医院一个月甚至能遇到四五起自杀案例,而失眠、胃口不好等情况更是屡见不鲜。想要让自己的五月“”起来,医生的建议是多运动,多晒太阳。

   何为五月病

   情绪低落疲劳失眠……网友调侃每月都这样

  根据“@人民日报”的微博,所谓“五月病”,又称季节性懒惰症候群,在春夏之交的五月份,因为理想期许和现实的差距,人际关系没有达到预定状态,而产生的厌倦易疲乏的情绪问题。

  “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主要表现为饮食习惯改变,失眠,对履行社会职责有抵触感,极度疲劳,反应迟钝或敏感。

  面对这种描述,不少网友表示认同,“每天都感觉提不起精神,老是想睡觉”“发火的频率提高了,看什么都不顺眼”……不过也有网友调侃道:“这种状态我怎么觉得不单是‘五月病’呢?我每天都在经历啊,一月二月三月……

   五月病特点

   抑郁症患者最多,自杀咨询电话是平时的两倍

  鼓楼医院心理科杨海龙说,在医学专业上,没有五月病或者季节性懒惰症候群这个说法,这可能是网友自己总结出来的。临床上,医生是不会下这个诊断的,也就是说,不会诊断某人患上了“五月病”。

  虽然在医学上并没有“五月病”这种说法,但东南大学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医学博士牟晓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对于“五月病”所囊括的种种表现,并非完全无据。

  “一些所谓‘五月病’的表现,症状都符合抑郁症的初期核心状况,包括情绪波动,心情闷闷不乐,波动大,易发火;做事的时候兴致不佳,没有目标,即使完成了任务,也没有成就感等等。从医学角度来说,精神情绪与季节的变幻的确有关系,但并非固定在五月,而是每年春夏之交,以清明为界的前后一个月时间。

  牟晓冬表示,在这个时间段内,情感性障碍比较多发,轻则情绪不佳,重则抑郁自杀。

  “每年这个时段,我们科病床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最多能达到近120%,而平时的病床使用率是百分之八九十。”牟晓冬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光上个月门诊人数就有40多个,而平时一般在二三十个的样子。“这些门诊中,还有5个左右是自杀未遂的,扎喉咙、服药、跳楼……往年这个时间段自杀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常年接收各种心理危机的咨询电话。“每年的5月都是自杀电话咨询的高峰,平时每天八九个,从4月下旬到5月,这段时间每天都要接到20多个电话,话题都围绕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