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订下“娃娃亲” 如今已是“钻石婚”

27.08.2015  03:30

63年前,在孤山镇广陵村,20岁的张和根成为全村唯一的大学生,即将奔赴扬州师范学院开启闪亮前程。而22岁的沐银芳是个扎两个麻花辫的普通农村女孩。开学前张和根不顾家人反对,牵起沐银芳的手,走入婚姻殿堂。为了结婚典礼上那一句“你一口,我一口,我俩活到99”的诺言,他们携手一路走来,从青丝到白发,造就了令世人羡慕的“钻石婚”,诠释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谛。

 

“5岁那年,

 

我与她定了娃娃亲”

 

 

图为张和根夫妇。张园摄

 

时光回到1930年,沐银芳出生在我市孤山镇广陵村。2年后,50米开外的邻家添了一个宝贝儿子,叫张和根。两人的母亲是闺蜜,张和根5岁那年,两家父母定下娃娃亲,年幼的张和根还不懂自己有了个“小媳妇”,只知道过年过节时,有个漂亮的小姐姐会来自家做客,非常开心。

 

渐渐地,少年张和根喜欢上了沐银芳,每次从沐家门外经过时都情不自禁地偷看她。张和根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尤其能写一手好字、著一手好文章。年少时,没少给沐银芳塞情书和小纸条。张和根记得,那时候沐银芳总是低着头满脸通红。有一次他突然回头,沐银芳刚好抬起头,两人眼神对视的那一刻,她的脸涨得通红,随后就躲进房间了,再也没出来。

 

1952年,张和根考取了扬州师范学院,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在那个年代这是件“了不得”的大喜事,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祝贺。然而,一旦张和根去往扬州求学,他和沐银芳的婚事自然也将告吹。亲友们纷纷劝张和根别为了儿女情长自毁前途,沐银芳也不忍心张和根放弃大好前程,独自躲在家里伤心流泪。

 

那一次他真是差点闹翻了天!”回忆当年,沐银芳笑得甜蜜。她说,得知了父母和沐银芳的想法后,张和根立即表示此生非她不娶,倘若这门亲事不能成,他就去参军抗美援朝,再也不回家、不读书了。

 

张和根的父母不忍儿子走上战场,只得点头同意,答应让张和根先成家,再去扬州读书。1952年农历七月,张和根带着花轿和腰鼓队把沐银芳迎进了家门。

 

每月一封家书 开头必是“亲爱的

 

婚后一个月后,张和根只身远赴扬州读书,沐银芳独自侍奉公婆。每月月初的一封家书,便是沐银芳全部的精神寄托。

 

可惜这些书信,后来被毁了。”沐银芳说,他俩的恋爱都在书信上。张和根出发去扬州那天,沐银芳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开始为他准备干粮和衣物行李,每次都边收拾边泪流满面。分居两地后,由于通讯条件有限,写一封信要辗转好几天才能到达对方手中。当时学校的老师怕张和根恋爱分心,还批评过他。但张和根还是按耐不住思念,每次书信开头都称呼“亲爱的”,书信里满是对沐银芳的牵挂和叮嘱。

 

1955年,张和根被城北小学聘为语文老师。原本以为回到靖江两人得以重聚,然而为不影响教学需要住校,张和根和沐银芳又面临分离。“那时候学校一个星期只有一天假,我们买不起自行车,他每次都要从城区花几个小时走回来。”沐银芳说,虽然一周只能见一次面,但她还是觉得很满足。

 

我们有6个孩子,5个女儿1个儿子。我在城里当教师那几年,这几个孩子全靠银芳一个人拉拔长大。就冲着这份恩情,我这辈子也不能负她。”张和根望着沐银芳温柔地说,当时买什么都要凭票。不到月底,家里的粮票就空了,为了不浪费一丁点粮食,沐银芳把不多的米放在大小不等的碗里蒸,丈夫的碗最大,儿女的中等,她的最小。即便如此,孩子们仍然吃不饱,而她身上缝有补丁的衣服却越来越宽大,手上的青筋愈加明显,她更瘦了。

 

孩子们经常饿得睡不着觉。沐银芳隔夜就把饭蒸了,闻着饭香入睡,就不那么饿,孩子们也睡得香。平日里,沐银芳一有空,就去挖野菜,把野菜放在自己的碗里,和着米一起蒸。有一次,放假回家的张和根瞧见沐银芳吃碗里的野菜,她吃得很慢,眼眶的泪水不断掉到碗里,张和根心里也不由地一酸。“你看我家银芳1米5的个子,人也瘦小。但她帮我撑起了一个家,她是我心里最伟大的女人。

 

年华虽已逝去 爱情依然年轻

 

晨曦微露的早晨,清新的气息还没有被阳光吹散,老宅的庭前屋后,隐隐约约传来鸟儿的啼叫声。这时,沐银芳蹑手蹑脚地起床,去淘米、准备小菜。不一会儿,张和根也会准时起床,习惯性地走到老灶台后,生火烧一锅软糯的粯子粥。时间一晃即过,这样温暖的早餐,老两口吃了半个多世纪。

 

或许是年轻时聚少离多,张和根和沐银芳分外珍惜团聚的日子,走到哪儿都出双入对。结婚63年,他们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吵过架。张和根说,自己最多半天就求饶。有时遇到分歧,两人你一句我一句,感觉战火要升级时,沐银芳就转身不说话,而张和根缓一下就举手投降。“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了钱、为了谁做家事吵架,我们从不。”张和根说,平日里买菜、洗衣、拖地,他都做,只要两人能在一起就觉得生活特别美好。

 

前年,81岁的沐银芳突然生病住院,这一病吓坏了张和根,也让张和根更加珍惜和老伴在一起的日子。出院后,张和根遵照医嘱,每天陪沐银芳散步。每天清晨、傍晚,在广陵村的通村大道上,总能看见两双布满皱纹却依然紧握着的手,昔日穿着好棉袄、扎着大麻花辫的沐银芳如今已经满头银发、身材佝偻,可她依然习惯依偎着张和根。偶尔,两人会互相开玩笑,“老伴,假如有一天,我先走了,你要好好生活下去。”“你走了,我也活不成了。”每次对方都会脱口而出,仿佛这是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

杨恒俊: 能人村官致富不忘乡邻
  2009年,杨恒俊临危受命,靖江网
陈燕萍: 心系人民的“法官妈妈”
  2002年,在办理一起民事诉讼案期间,靖江网
袁凯飞: 靖江造船业的领军人
  1994年,袁凯飞受命于危难之际,靖江网
夏彦奇、夏朵:父女都是“靖江好声音”
    在今年“靖江好声音”的首场比赛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