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去年2254人被吊销驾照 45人被终身禁驾

07.05.2015  19:13

肇事者及车辆

        近日,在332省道与宝应夏集镇三洋村幸福路交叉路口,发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事故中,一名33岁男子被当场撞死。记者昨从交警部门获悉,我市去年有45人因交通事故逃逸被终身禁驾。 

        事故

        货车撞死人

        司机下车看了一眼跑了

        4月29日下午2点左右,王某沿着332省道由东向西行驶,在路过宝应夏集镇三洋村幸福路交叉路口时,他发现省道上的车辆比较多,于是就在路边等待。

        就在王某耐心等待时,一辆红色货车由西向东行驶,对面一名30多岁的男子正由北向南过马路。红色货车从眼前疾驰而过,没等王某反应过来,过马路的男子就从眼前“消失”了。随着一阵刹车声,红色货车在数十米外停了下来。货车司机从货车跳下,在被撞男子身边“检查”后,开着货车离开了。

        “这边出人命了,快来人啊!”王某发现,货车司机肇事逃逸后,立即掏出手机报警。

        调查

        现场无监控探头  交警凭“时差”锁定凶手

        交警很快赶到现场,发现被撞男子(宝应夏集人,33岁)已经死亡。

        “我当时被吓蒙了,车牌号码忘记看了。”交警赶到现场后,找到了目击者王某了解现场情况。经过了解,交警得知,事发后,红色货车向东逃离,司机当时身穿灰色衣服。经过现场勘查,交警发现在现场东侧7公里处有一卡口,而这个卡口附近就有监控探头。根据目击者提供的报警时间及车速,警方很快算出肇事车辆经过卡口的时间段。警方很快发现,在这个时段,大概有100余辆车从这个卡口经过。据目击者反映,当时红色货车后面跟着一辆黑色轿车。随后,交警从100余辆车中,梳理出10余辆嫌疑车辆。

        “就是这辆货车!”经过一夜紧张工作,交警最终从10余辆嫌疑车辆中,锁定了肇事车。

        供述

        视野不清撞到人,发现人死心存侥幸逃逸

        4月30日上午,民警在宿迁将犯罪嫌疑人黄某(男,宿迁人)成功抓获。在审讯室里,黄某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黄某说,事故现场周围有油菜和行道树,可能是这些东西挡住了视线,才发生了撞人事件。撞人后,他感觉不对劲,于是下车查看情况。来到被撞人身边后,他发现其伤势很重,已经死亡。看周围四下无人后,他心存侥幸,开车逃离了现场。黄某表示,他逃离现场后非常后悔。

        昨天,本报记者从宝应交警大队获悉,目前,黄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法律专家表示,黄某情节比较恶劣,可能面临三到七年的刑罚。

        数据

        扬州去年45人被终身禁驾

        昨天,记者从市交警部门获悉,去年共有2254人被吊销驾驶证,其中约有500多人终身限制申领驾照,45人因交通事故逃逸被终身限制申领所有准驾车型驾驶证。 

        交警部门介绍,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对肇事逃逸的处罚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并将对其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分析

        肇事逃逸者

        多是外地的年轻司机

        “大多数肇事逃逸案件多心存侥幸。”警方分析,事故后逃逸的多数是相对年轻的驾驶人,且多为外地司机。这个年龄层次的驾驶人发生事故后,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顾虑较多,侥幸心理特别重,幻想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从肇事逃逸的时间来看,夜间、凌晨发案率较高,尤以夜间为多,这些时间因道路光线较暗、人少车稀,被人目睹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故使肇事者萌生逃逸的歪念。

        “大多数肇事者以为肇事逃逸是划算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肇事逃逸并不划算。” 警方介绍,一方面,交通肇事逃逸往往令事故中轻伤变重伤、重伤甚至死亡,肇事方责任加重,甚至从民事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加大罪行;此外,现在所有车辆均有强制保险,大多数车辆有大额商业保险,即使发生事故一般能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一旦肇事逃逸,保险公司有权拒绝赔付任何损失,肇事逃逸者面临的将是更为巨大的经济责任。

        通讯员  耀斌  张凯  记者  海峰  文/图

      来源:扬州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