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出台6条创新举措 3000亿助力稳增长调结构

24.06.2015  11:50

  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稳增长调结构的抓手在哪里?6月15日,省政府正式下发《创新财政支持方式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虽然只有7页纸,但“含金量”很高,预计可盘活使用资金超过3000亿元。

  南京大学校长助理范从来教授评价,在当下通货紧缩、货币政策效果受约束的背景下,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作用,对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下江苏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政策筐子”里装了什么

  “这次创新运用财政手段,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梳理,创新举措主要包括:运用政府债券工具促进投资增长,实施减税清费激发市场活力,设立政府基金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盘活财政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升市县自我保障能力。

  这些举措根据当前经济形势,从我省省情出发,条条都是真金白银。以政府举债为例,围绕用足用好国家地方债工具,我省将所有政府债务进行结构重组,通过拉长期限、降低成本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我省在全国首家组织开展第一批置换和新增债券发行与转贷工作,5月18日、6月1日两次发行完成超过970亿元第一批置换和新增债券。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归还各级政府2015年内到期的贷款,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其中新增债券资金,主要用于公益项目后续融资、棚户区改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税费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积极性。减轻税负,清理费用,是一大看点。结构性减税涉及营改增、资源税改革、小微企业等八个方面,其中建筑、金融保险等行业营改增将涉及我省2300多亿元营业税调整,为我省消费企业和个人减免税收60多亿元。随着力度的持续加大,全省小微企业减税将实现全覆盖。

  普遍性降费,有利于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等,2015年8月底前再取消、停征、减免一批收费基金项目、降低一批收费标准。在全省公布保留的151项收费项目基础上,建立收费清单制度,清单之外不得收费。

  “议价能力下降和综合成本的上升,使得减负成为很多企业的热切期盼。”范从来说,此次新政中专门作出降税清费规定,无疑会给紧环境中运行和转型的企业创造合理的利润空间,为企业发展腾挪出一个空间。

   组合拳”新在哪里

  “新常态下经济健康发展,要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看得见的手共同发力。但市场调节作用往往在顺周期时发挥,逆周期调节必须依靠政府力量。”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财政是政府调控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运用财政手段,同样存在老思路和新路径的选择。适应新常态,就要有新视野、新方法。省财政厅工贸处副处长赵保康说,比之以往,我省新出台的财政政策有很多创新之处。比如财政资金对竞争性领域的支持方式,变直接投入为间接引导,改拨款为投资,变资金为基金。以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新兴产业、“一带一路”战略、沿长江经济带战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等的建设中。

  设立政府投资基金,是省级层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实举,由这个投资基金作为母基金再向省级各类产业基金出资。2015年省级财政首期出资50亿元,通过争取中央相关资金和吸纳各类资本,年内基金总规模有望达到100亿元,2017年争取达到500亿元,2020年达到1000亿元。

  与此同时,还要整合设立各类专项基金,比如,设立江苏工业和信息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核心技术及重大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2015年首期规模30亿元,2020年总规模达到300亿元。设立江苏“一带一路”投资基金,2015年首期规模30亿元,2017年总规模达到100亿元,2020年达到300亿元,支持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境外投资及“一带一路”重点项目。省市县财政及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首期100亿元,专项支持各级PPP示范项目。

  盘活用好财政存量资金,社会关注度高。“以往有些项目拿到中央或省里的财政资金后,即使到期没用完,这些资金也会结转到下一年度。”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孙风说,这样就可能变成有些项目单位“”吃不完,有的项目单位则少“”或没“”吃。现在,省级财政已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约80亿元,统筹用于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截至一季度,全省累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超过460亿元。

   “乘数效应”新期待

  财政被称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稳定器和调节器。财政资金,往往能发挥撬动作用和乘数效应。

  从过往看,我省财政政策的创新很多都已释放出先期效应。比如结构性减税,作为全国首批营改增试点省份,我省自2012年10月1日试点启动到今年1季度,试点纳税人由11万户增加到37.5万户,累计缴纳改征增值税424.9亿元,试点纳税人减税410.8亿元,减税面超96%。

  利用财政资金稳增长促转型,必须以尊重市场规律为前提。PPP,正是政府出手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截至5月底,全省已有266个项目进入PPP项目库,总投资514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46个。此次财政新举措对此做了清晰规划,全省每年推出PPP项目50个,总投资2000亿元左右。减轻了政府债务负担,腾出了更多资金,重点民生项目建设就有了新保障。

  资金改基金,更好释放财政资金的倍数效应。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与省国信创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出资设立省国信中小创业投资基金,1亿元省财政与1.02亿元企业投资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以普通股、优先股、债转股等形式吸引外部资金进入,已投资中小企业项目18个,累计投资1.91亿元,给这些中小企业送上了“及时雨”。

  业内人士表示,新的财政手段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到更好的调控作用。适应并引领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质增效,同时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