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进,砥砺前行——1-3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22.10.2015  18:51




今年以来,全市积极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围绕发展“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中“”中向好的因素增多,结构转型中“”的因素不断积累,但运行中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向好的基础有待于进一步巩固。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

1-3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0亿元,达7002.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2%,增幅比一季度上升0.1个百分点,与上半年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9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836.9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4007.12亿元,增长11.1%。

1 、工业运行基本平稳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保持稳定增长,1-3季度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255.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幅为8.5%,与一季度增长8.7%,上半年增长8.4%相比,季度间波动在正常区间。但受南京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连续下降(降幅9%以上)的影响,1-3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751.95亿元,同比下降0.1%。









2 、消费市场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呈逐渐加快趋势,1-3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0.98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加快0.5和0.3个百分点。1-3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0.69亿元,同比增长6.1%,增速与上半年持平,比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11.80亿元,同比增长6.3%,与上半年持平,比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出现起色,完成零售额98.88亿元,同比增长2.5%,增幅不仅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而且比今年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3 、投资增速缓中趋稳

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总体呈逐渐放缓趋势,一季度增幅为3.8%,上半年放缓至0.3%,1-3季度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107.01亿元,同比增长0.3%,增幅与上半年持平。1-3季度,全市工业投资完成1542.62亿元,同比下降4.6%;房地产开发投资为1140.89亿元,同比增长34.0%,规模超过于去年全年的投资额,增速高居全省首位。进入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加速增长,其中1-8月份创今年以来新高,1-3季度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13.4个、7.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9.1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高速增长仍是支撑全市投资向好的主要因素。

4 、进出口增幅继续下行

今年以来,全市进出口总额减少,同比下降,1-3季度进出口总额395.20亿美元,同比下降6.2%,与一季度和上半年相比降幅加深(一季度同比增长1.0%,上半年下降5.0%)。其中,实现进口总额165.00亿美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上半年下行3.1个百分点;实现出口总额230.20亿美元,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2个百分点。

5 、利用外资增幅由正转负

1-3季度,全市新增合同利用外资34亿美元,同比持平;实际使用外资20.5亿美元,同比下降6.0%。今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增幅逐步走低,由一季度同比增长19.7%,上半年同比增长8.2%,至1-3季度增幅由正转负。从构成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亿美元,同比下降45%;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3亿美元,同比增长10.8%。

6 、财税金融增长平稳

1-3季度,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3.19亿元,同比增长11.9%,剔除原政府性基金收入后同口径同比增长8.4%,各月累计增幅虽有所起伏,但均在8.3%-9.6%之间,基本保持稳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610亿元,增长10.9%,税比82.1%。截止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8703.63亿元,同比增长16.2%,高出上年同期增幅4.0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7229.59亿元,同比增长24.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0个百分点。

7 、居民收入增长稳定

1-3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0293元,同比增长8.5%,增幅比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452元,同比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53元,同比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升0.3个、0.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调整为2.32: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与去年同期的2.36:1相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8 、价格指数稳中微降

1-3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与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上涨2.1%、2.0%相比,呈稳中微降态势。从八大类构成看,呈现七升一降的格局:食品类上涨2.4%,烟酒类上涨0.4%,衣着类上涨4.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5%,居住类上涨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5%。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9.6%,比1-8月扩大0.2个百分点,该指标自2012年2月以来连续第44个月同比下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9.5%,降幅与1-8月持平。

二、全市经济运行出现的积极变化

今年以来,全市坚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总基调,鼓励大众创业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化经济金融环境,促进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一)多个产业实现效益提升

1 、工业企业效益增长较快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产值增幅持续低位运行,在此情况下,我市工业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努力降低成本,保证了同期效益水平的提升,效益指标的增幅均高于产值和增加值增幅。1-3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7.4%,利税总额增长14.9%,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增长8.7%。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21.1%。

2 、服务业收入快速增长

进入三季度,我市重点监测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快速增长,1-8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37.5亿元,增长12.1%,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创今年以来次新高(1-5月份增幅为12.5%)。金融业继续领跑全市服务业,增幅及比重均居全市服务业首位,1-3季度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1.28亿元,可比价增长17.3%,增幅快于全市服务业6.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1.4%。房地产行业持续回暖,商品房销售继续走高,1-3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861.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97.3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5%。商品房销售额1097.34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住宅销售额1005.39亿元,同比增长38%。

3 、税收收入增幅趋升

1-3季度,全市税收合计1571.58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比上半年提升0.4个百分点,保持了今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税收4.25亿元、857.68亿元和709.66亿元。金融业税收增长最快,1-3季度实现税收113.52亿元,同比增长51.8%。信息传输业和房地产业税收增长较快,1-3季度信息传输业税收同比增长21.5%,房地产业税收增长12.8%。

(二)多种渠道推动转型升级

1 、服务业引领经济转型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服务业在传统增长动力减弱的局面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一季度和上半年0.9个和0.2个百分点。 一是服务业占比继续提升。 今年以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呈不断攀升的趋势,一季度比重为56.3%,上半年达到56.8%,及至1-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7.2%,较去年同期提升约1.6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业投资保持领先。 1-3季度,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3.6%,高于全市3.3个百分点,比工业投资高8.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去年同期的0.5:40.0:59.5转变为0.6:38.0:61.4,服务业投资比重上升1.9个百分点。尤其是一些重大民生项目带动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批零业等行业投资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三是服务业用电量占比逐渐提升 。1-3季度,服务业用电量占全行业用电量的28.1%,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升0.8个、1.0个百分点。

2 、工业内经济结构调整转变

全市工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一是工业技改力度增强。 工业投入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1-3季度,全市工业投术改造投入656.74亿元,增长5.3%,增速远远快于全部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42.6%,比年初提升6个百分点。 二是 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继续调减。 今年以来,工业投资整体负增长,其中,1-3季度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下降4.6%,全市主要产业中的石化、钢铁总量逐渐“萎缩”,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同比下降9.0%、16.1%。与此同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制造行业投资则保持较快增长,食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投资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 三是优势产业起支撑作用。 电子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268.71亿元,增长6.7%,较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比重达23.3%,较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汽车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73.25亿元,同比增长10.1%,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3 、消费结构升级信号显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享受和改善生活类的消费涨速较快。从有零售额的23大类商品看,增幅超过全市限上平均增幅的有14大类,其中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5%,通讯器材类增长24.0%,金银珠宝类增长20.4%,日用品类增长19.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6%,中西药品类增长16.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7%,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2.3%(9月份当月增长129.1%)。

(三)多元主体绽放发展活力

1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

今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成为增长新动力 。一是民营工业好于全市。 1-3季度全市民营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01.97亿元,占全市份额29.8%,同比增长1.3%,整体情况好于全市;私营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58.01亿元,占全市民营企业产值总量的60.6%,同比增长3.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9个百分点。效益方面,1-8月份,民营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68.48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68.88亿元,增长9.1%。 二是 民营服务业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民营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10多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高出近3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同比保持两位数增长,营业利润增速高于今年上半年3个百分点。 三是民间投资比重提升。 民间投资作为全市投资的最大主体,今年以来投资增速始终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民间投资完成2294.71亿元,同比增长7.9%,快于全市投资增速约7.6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的55.9%,占比同比上升近5个百分点。

2 、三资企业表现突出

从工业企业看,港澳台及外资(简称“三资”)企业占比大、增长快,对工业经济保持稳定作用显著,1-3季度完成总产值4261.29亿元,占全市份额43.7%,同比增长4.6%,高于全市平均增幅4.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增幅1.9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分别实现利税总额360.1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240.15,增长8.3%。从投资主体看,“三资”企业表现优于全市,1-3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高出全社会投资增幅6.9个百分点。从商贸流通领域看,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资”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2%,增幅高于全部限上企业6.1个百分点。

3 、中小企业活力显现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中小企业积极利用自身轻便、灵活的优势,始终保持较高的增幅。1-3季度,全市2606家中小型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55.37亿元,占全市比重54.9%,同比增长5.5%,高于全市增幅5.6个百分点。效益方面,中小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49.57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367.19,同比增长6.7%。全市限下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完成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9%,增幅高于限上企业11.8个百分点。

(四)多项举措助推改革创新

1 、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

在全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今年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在生产、效益方面均好于全市整体水平,运行情况不断好转。1-3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29.05亿元,同比增长0.7%,占全市比重达43.4%。全市8大类高新技术行业中,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份额最高,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83.46亿元,占高新技术总产值比重42.2%,同比增长4.4%;医药制造业增速最快,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9.02亿元,同比增长13.7%,高于上年同期9.4个百分点。在效益方面,高新技术产业1-3季度实现利税总额360.89亿元,同比增长39.9%,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其中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为189.66亿元,增长33.0%,高于全市24.3个百分点。

2 、新型服务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98.8%,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中的新亮点。电子商务、互联网购物推动了快递业的迅猛发展,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57.3%。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领域的兴起助推了软件业的快速发展,我市规模以上软件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7.5%,其中从事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及集成电路设计的服务企业营收分别增长25.3%、22.4%及20.1%。

3 、创业创新深入实施

全市创业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业创新主体日趋多元,1-3季度全市新增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股份投资机构33家;科技创业投资增长25%,新增上市企业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9家;累计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2947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11名,聚集“千人计划”人才306名;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280亿元。截至8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24661件,同比增长25.8%,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0.12件,继续位居全省第一。

4 、企业经营方式不断创新

在相关扩内需政策的鼓励下,企业经营活动的创新不仅适应了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同时,也带动了全社会消费结构升级的加快。 一是由线下销售向线上发展, 百货零售业借互联网+的东风,积极开拓线上销售渠道,增加品牌影响力,今年以来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超过70%,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跨境电商平台如苏宁易购、金鹰商贸的“金鹰购”、苏果“e万家”等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传统的餐饮企业也纷纷加入线上点餐的服务大军。 二是经营种类由主营向其他品种拓展, 部分大型国有成品油零售企业兼营超市,获得了不俗的增长业绩。 三是由售卖商品向售后服务延伸 ,部分电器零售商开发了售后维修APP服务,药品零售商增加了中老年人慢性病的用药回访和保健咨询服务等。


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环境错综复杂,既受外部资源环境和市场条件变化的影响,又逐渐显露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问题。 一是 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由于我市工业结构偏重的行业,如石油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正处在行业整体性供过于求的阶段,因此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部分企业产值同比出现不同程度滑落,且短期内下降的趋势难以改变。 二是 投资增长乏力 除房地产开投资外,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仍处于下降区间。 三是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外部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出口重点行业下滑比较明显。

综观今年以来经济发展,全市经济虽受有效需求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制约,但全市经济依然砥砺前行,预计全年经济将继续呈现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拟稿人:吴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