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成功举办“2015生态绿城彩虹跑”活动

05.11.2015  20:41

  11月1日上午,由常州环境保护局、常州团市委、常州新北区政府联合主办的,“2015年生态绿城彩虹跑暨新龙生态林东区开放仪式”,在新龙生态林举行。近500名“彩虹跑大军”翻越生态林区中的不同树种林区、亲水栈道、水系跨桥等,全程6公里。

  近年来,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日趋完善,围绕打造“百姓触手可及、亲身可享”的美丽常州,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努力前行,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扩展阅读】

  常州市环保工作起步于1973年,在4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实现了三大转变:从工业“三废”治理向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转变,再向生态建设转变,进而向生态文明建设转变,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体系,在不懈推进美丽常州建设的征程中,近年来探索形成了以下特色、亮点:

  (一)生态文明建设高举旗帜

  市环保局作为牵头部门,大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2008年起全市完成各类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项目)2.1万多个,2012年,常州市被国家环保部正式授予“国家生态市”称号,并在全国首批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开展了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生态绿城建设、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等一系列重点工作,近年来连续4年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综合考核中名列第2。

  (二)环境监管执法频出重拳

  实施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业污染源加强监管执法。今年截至9月底,全市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92件;累计处罚金额5424万元,执法力度全省领先。其中,开出了全省单笔最高处罚罚单(按日计罚270万元),并创下对单个企业处罚额最高记录(两次按日计罚共计410万元),另有查封扣押30件,限产停产26件,行政拘留3件,唱响了“环保法治、铁腕治污”的主旋律。

  (三)大气污染防治奋力拼搏

  将“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列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深入推进源头控制、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秸秆污染防治、餐饮油烟整治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5年组织实施1294个重点治理项目,包括淘汰燃煤锅炉774台,对31家钢铁、火电、水泥企业提标改造,开展85家化工企业和164家堆场企业整治,淘汰黄标车3.15万辆等。1-9月份,市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为186天,较2014年增加14天,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5%。

  (四)水污染治理坚持不懈

  全面推进各项太湖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各项水环境治理目标。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符合三类水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还实施了滆湖、长荡湖、德胜河备用水源地建设工程,保障饮用水安全。武进港等3条入湖河道主要水质指标持续好转。竺山湖水质进一步好转,20多年来第一次大面积出现菹草。自2006年启动开展“清水工程”,完成222条河道(塘)整治并强化长效管理,改善了河道水质,美化了人居环境。

  (五)生态绿城建设迈开大步

  2013年8月,牵头规划建设“生态绿城”,旨在构建全市生态网络,让大家在更好的生态中过上更好的生活。2014年我市实施了生态源保护与建设、郊野公园、城镇公园绿地、生态细胞创建、生态绿道和生态廊道六类187个项目,累计“增核”9600亩,“扩绿”17000亩,“连网”400公里,公里,在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市民调查中名列第一。2015年将进一步“增核”14000亩、“扩绿”8700亩、“连网”2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