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2015年“1211”工作布局解读

12.01.2015  11:22

1月7日召开的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提出,“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是靖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新定位,是今后一段时期的根本要求。

 

2015年是“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起步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1211”工作布局为我们指明了今年工作的方向: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两个轮子”一起转;切实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根本保证;坚定不移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11”——新常态下布局靖江2015

 

“‘1211’是靖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泰州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在新常态下做好靖江今年工作的方向灯和路径图。”在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分组讨论时,与会人员普遍认为。

 

1211”到底体现了怎样一种精神和靖江的具体实际?

 

首先是新常态下的主动作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调整期,呈现出分化、波动、变革的明显特征。国内经济发展开始发生深层次嬗变,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进入新常态。从大的走势判断,我们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改变,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泰州市委常委、靖江市委书记倪斌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关系到靖江能否把握机遇、赢得主动,能否趋利避害、快速突围。” 在谋划全年工作中,既要准确把握宏观层面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的大趋势,又要准确把握靖江自身爬坡过坎、转型倒逼、优势重构的小气候。

 

其次是立足靖江的科学谋划。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希望江苏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提出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建设、从严治党“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点任务。对于靖江而言,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最为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推动靖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思想引领和力量之源。面对靖江所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项目投资势头不强等困难和问题, 此次全委会与会人员接受采访时,已形成共识:“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是靖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新定位,要始终把项目突破、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作为我们工作的新常态,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积极主动,努力实现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与民生红利的有机统一。

 

项目建设——2015年工作破题之策

 

1211”包括项目建设、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改善民生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贯穿于全市各项工作,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项目建设。

 

之所以说是重中之重,是因为一切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这个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其他各项建设工作以及改善民生才能落到实处,这五者之间,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市发改委主任殷爱华说。

 

提起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殷爱华神色凝重。他说,虽然靖江项目投资规模一年大于一年,但跳出靖江看靖江,形势十分严峻。“十二五”以来,我市实施亿元以上项目数落后于苏南的宜兴和苏中的启东、如皋。有效投入不足已成为靖江与苏南标兵拉开差距、在苏中领先优势弱化的主要原因。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只有超常规发挥,才能缩短与标兵之间的差距。今年为“项目突破年”,设立“项目突破奖”……在刚刚召开的项目大突破推进会上,号角已经吹响。全市立下军令状:力争全年产业项目总投资突破400亿元,投资增幅领跑苏中。

 

招商选资是关键。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孙卫东说,招商不再是专业化招商团队的门内事,各镇(街道、园区、办事处)、经济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贤达等各界人士都需参与招商;今年要灵活各种招商方式,采取专题招商、驻点招商、网络招商,探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形式,挖掘在靖企业资源,“以商引商”、“以企引企”,吸引更多关联项目落户。

 

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

 

——写就崭新篇章的三重保障

 

加快经济建设,推进项目大突破,必须靠改革激发活力、提供动力,必须靠依法治市,提供公平、稳定的优良环境,必须有一支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冲在前、作表率。参加全委会的同志在讨论中都认为,靖江在2015年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从严治党,这三者对于经济发展而言是三重保障,否则项目大突破将缺乏动力、缺少人为、缺乏好的环境平台支撑。

 

要在深化改革中挖掘新动力。殷爱华说,当前,改革攻坚与转型升级正进行一场“赛跑”,形势越是困难,改革越要迈出坚实步伐,要想推动项目大突破,就必须提升项目载体建设、破解要素制约、优化发展环境,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完成,才能赢得率先发展的先机。

 

今年是“改革深化年”。去年7月份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我市全面部署了行政审批制度、现代市场体系、金融创新、财税体制等四大重点领域改革。这四项改革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2015年必须要有突破性进展、取得实质性成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委办主任邵剑平说,今年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必须要加紧完善“五份清单”,加快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三集中”审批。市金融办主任翟勇军说,金融创新改革方面,势必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信贷规模更多地向实体经济倾斜、向项目建设集聚。

 

市委政法委一名负责人指出,法治是改革发展的“压舱石”,是社会治理的“规矩”与“方圆”,法治环境建设好了,项目突破、经济发展才能健康平稳地向前。要突出依法行政关键,加快建设法治型政府,通过规范和约束行政权力这个核心环节,把好授权、界权、监督“三个关口”,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要严守公正司法防线,加紧提升司法公信力,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公正天平”、“正义之剑”的作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满意度,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通过从严治党,管出一批‘有官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要旗帜鲜明地选用工作面前敢为人先、雷厉风行的干部,考验面前敢于亮剑、挺身而出的干部,难题面前敢于负责、勇往直前的干部,注重在项目建设、招商选资、维护稳定等前沿、一线发现和使用干部,大力弘扬“为官有为”的正道,在全市上下形成“严于律己比正气、履职尽责比奉献、创先争优比业绩、攻坚克难比担当”的政治生态,鼓励干部切实为发展做实事。

 

机遇蕴含精彩,创新成就伟业。在“重树苏中标杆,率先融入苏南”的新征程上,靖江正扬帆起航,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