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交警整治违鸣新设备:声呐捕捉 2秒内锁定违鸣车辆

01.03.2017  18:33
  违法鸣号向来是交通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去年年底,南京交管部门在淮海路中山南路路口、北京东路安仁街路口分别安装了专查违法鸣号的电子警察。经过一段时间调试后,2月28日,两处电子警察正式“上岗”,第一天就协助交警查处了17辆违鸣车辆。 声呐设备功能强,2秒内违鸣车辆车号可上屏 在淮海路中山南路路口,一块黄底电子屏幕立在东北角,上面除了有车牌号外,还有“电子警察监管(违法鸣号)”的字样,这就是最新的声呐违鸣查处系统。 这套违鸣查处系统由声呐设备、高速摄像机、计算机和显示屏四个部件组成。其中,声呐设备和高速摄像机均安装在路口南端,当车辆在声呐设备附近鸣笛,设备可敏锐捕捉到声音,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分析,判断该声音是否为机动车的鸣号声,一经确定,即触发高速相机抓拍,随后相机里的车牌识别系统迅速识别出车牌信息,显示到电子屏上,整个过程只需要2秒钟。 声呐设备是这套装置的核心,装置中的声呐雷达准确度非常高,属于军用雷达级别。除了淮海路中山南路路口,在北京东路安仁街路口也装有这套专查违鸣的电子警察。 违鸣危害大,以前查处难 在一些司机眼里,鸣号不像超速、闯红灯那样危险,殊不知因乱鸣号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近日,中山南路金沙井路口,一辆丰田越野车在路口右转时,发现前面有一辆直行的电动自行车,司机下意识按喇叭,结果电动自行车车主王某被吓得摔倒在地,越野车没能及时刹住,撞了上去,导致王某右小腿腓骨骨折。交警调查后认定,丰田司机要承担事故全部责任。 据交警三大队消息,在老秦淮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因违法鸣笛引发的交通事故,尤其对老人和电动自行车骑车人来说,容易被喇叭声吓得摔倒受伤。 2016年4月1日起,南京市禁止机动车鸣笛范围扩大至长江以南绕城公路以内,即主城区全属于禁鸣区域。根据《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在禁鸣区域内鸣笛的,可处以50元罚款。但在实际操作中,交警往往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在嘈杂的车流中,交警很难凭肉眼和耳朵准确判断喇叭声具体由哪辆车发出;其次喇叭声转瞬即逝,证据难以固定,当事人往往不认账。 违鸣电子警察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两个难题。如今,交警警务通里都增加了一项新功能,若有车在禁鸣区域内鸣号并被电子警察逮到,警务通同时会收到4张照片:第一张为全景图,第二张为声呐设备测算出的喇叭声坐标,第三张是经过计算机计算确定具体发声车辆,第四张是该车近景包括车牌号。 截至2月28日下午4点,在违鸣电子警察帮助下,交警共查处了17起违法鸣笛的交通违法行为。因为证据确凿,司机们均已认罚。 违鸣电子警察数据不会上传曝光系统 目前违鸣电子警察只是交警现场执法的辅助设备,帮助分辨违法鸣号的车辆,并不是非现场执法设备。也就是说,被违鸣电子警察逮到,数据不会直接进入该车的曝光数据系统。 交警表示更希望通过违鸣电子警察,提醒司机在禁鸣区域内鸣笛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进而培养大家文明驾驶的好习惯。在装了这两个电子警察后,南京交警还将继续开展专项行动,整治违法鸣笛。同时,若违鸣电子警察取得了不错效果,交管部门计划在全市更多路口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