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小姑娘:哪里有爸妈,哪里是故乡

30.10.2015  08:33

  “乡愁”多媒体散文征文大赛颁奖暨乡愁艺术馆开馆典礼昨举行

  新华日报社周跃敏社长接受方祖岐将军赠送的书法作品。本版摄影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乐涛吴胜邵丹万程鹏

  11岁小姑娘李诗怡的感人文章获得征文比赛三等奖。

  

  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主办的“乡愁”多媒体散文征文大赛颁奖暨乡愁艺术馆开馆典礼,昨晚在新华报业传媒广场1号楼举行。众多文化艺术界名人名家雅集,现场一抒家国情怀,说乡愁诉乡愁,全场气氛温馨而感人。

  乡愁是什么?

  高洪波:乡愁是和童年焊接在一起的情感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高洪波说乡愁是童年的色香味,童年的东西特别好吃,童年的游戏特别好玩……那是因为人们在童年对事物的记忆特别深刻,鲁迅写过的“罗汉豆”,沈从文笔下的乡土情怀都是反映一种乡愁。高洪波表示,许多文人写过乡愁的诗作,例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他说:“故乡对作家来说好像是鱼洄游一样,这种洄游因为走的越远,洄游的路就越难,回乡的感情就越发深厚。乡愁这种文化往往和一个人的童年记忆、母爱、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是一个人情感的起点,同时乡愁文化在征文活动中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高洪波认为乡愁还是有“声音”的,“童年蛐蛐的声音、小河流水的声音;乡愁也是有‘乡味’的,味蕾其实也有记忆,比如长大后总是觉得童年时的食物特别好吃,而实际上那些食物未必真的好吃,但是总有一种情怀在里面。所以乡愁值得作家、诗人去描述、去感怀。因为祖国在、故乡在,乡愁就在,我们需要留住乡愁、留住记忆。

  范小青: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乡愁”弥足珍贵

  (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

  昨天,记者在现场采访了颁奖典礼嘉宾、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提到本次“乡愁”散文大赛,范小青给予了很高的肯定:“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通讯先进、物质高度发展的社会上,人们的情感越来越趋于单一、机械、冷却,那么在这种时候,‘乡愁’这种丰富、复杂、细腻的感情,就显得尤为珍贵,可以说起到一种修复的作用。越是流失得快,越让人想珍惜。

  范小青还提到,“古人说‘家书抵万金’,我年轻在外时就感同身受,一封信寄出要等上若干天,终于拿到信的那一瞬间,那种激动的感觉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体会的。现在无论做什么,手指一点,就解决了。可越是这样,越让人想把那种从前牵挂、等待的感觉记住。

  在范小青看来,“乡愁”其实跟远近也没多大关系,“其实我觉得,乡愁不仅是空间轴上,也是时间轴上的。比如说,随着年岁的增长,常会想起小时候生活的那条街道,就算在同样的地点,记忆里的生活环境也跟现在大不一样了。在时间轴上,我们的‘故乡’正在消逝。所以,不仅仅是离开了家乡,才能拥有‘乡愁’的。

  萧和:乡愁是一种

  历史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著名画家)

  南京著名人物画家萧和为“乡愁”主题活动专门创作了《望乡》和《还乡》两幅人物画,昨天这两幅画也在新华传媒广场“乡愁艺术馆”正式展出,两幅作品画的是抗日战争大背景下,一家人失去家园和回到家乡的情景。《望乡》中的一家人,衣着时尚,说明他们原本有着稳定的职业和平静的生活,但因为战争,一切都失去了。《还乡》取自杜甫诗意,“漫卷诗书喜欲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的胜利喜悦。画面是一家人在收拾简单的行李,正把小孩玩的布娃娃和一些书籍放进箱子里,萧和反映的乡愁是一种历史背景下的家国情怀。

  艺术界名人汇聚谈“乡愁

  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以“乡愁”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散文征文,引发众多读者与作家群体共鸣,著名作家、文学界老前辈王蒙、邓友梅以及高洪波、范小青、毕飞宇、杨匡满等都以不同方式对征文表示关注。在来稿中,“乡愁”这一人类特殊而神圣的情感被阐释抒发得感性而多元。“乡愁,大抵很具象,可以是一间老屋,一道妈妈做的菜,一杯家乡酿的酒;或者是一枚邮票,一条船,一座坟墓。

  昨天,颁奖典礼现场精彩节目也亮点颇多,有著名二胡演奏家朱昌耀二胡独奏,著名表演艺术家陶泽如表演电影片段,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亦洁演绎京剧经典,以及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女声小组唱《乡愁》等。与此同时,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乡愁艺术馆隆重开馆之际,喻继高、言恭达、孙晓云、萧和、李啸等著名书画家也将“乡愁”挥洒于尺幅方寸之间,让深深扎根于民族沃土的传统艺术一吐芬芳。曾吟唱“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的著名诗人余光中,也特致上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再解“乡愁”。

  11岁小姑娘的愿望:

  和爸妈一起吃晚饭

  昨天在现场出现了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昆山某小学11岁小姑娘李诗怡的《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获得了本次“乡愁”多媒体散文征文大赛的三等奖,昨天她特地从昆山赶到南京领奖,晚会给了她一个特别的惊喜——将李诗怡的父母请到了现场,当小朋友看到自己的父母时,眼泪夺眶而出,泣不成声,在场的每一个观众都被这一幕感动得泪水涟涟。李诗怡的父母从湖北到昆山打工,李诗怡也因此成为一只小候鸟。爸爸妈妈为了挣钱,经常加班,每天晚上,李诗怡都需要自己买菜做饭,洗澡上床睡觉,因为一个人在家害怕,她只能把家里所有的灯都开着,而她的最大愿望便是能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顿晚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学会了做饭。一个人烧、一个人吃,有时候没有菜,就自己炒个蛋炒饭。为了让家里看上去不那么冷冰冰、静悄悄,我经常开着电视机吃饭。”“爸爸妈妈,我不在乎背井离乡……哪里有你们,哪里就是我的故乡。”朴实无华而又真情实意的表达令很多人潸然泪下。

  昨天,李诗怡还获赠了南京晨报小记者的马甲,加入了南京晨报小记者,这个特别的荣誉也令她欣喜不已,她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喜欢看书,也非常喜欢写作,“我长大了就想成为一名记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我自己想写的文章。”而南京晨报今天的小记者作文版就全文刊发了李诗怡的作文《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

  “乡愁”多媒体散文征文大赛获奖名单

  特别奖:

  谁能为我续相思方祖岐

  一等奖:

  胡不归梁晴

  乡愁似拼图江冰

  请葬我于故乡白玛曲真

  二等奖:

  移民们的乡愁郑劲松

  乡关何处隗然

  种在澳洲的生姜陈鼎

  寄自新大陆的乡愁阿果

  爹在城里唱山歌江月卫

  乡村学校雷雨

  三等奖:

  最忆是柔橹吴翼民

  我想跟爸爸妈妈一起吃晚饭李诗怡

  想起父亲陈汝勤

  赤子之心吴伟兰

  老屋龚怡

  董先生耿平

  心安即吾乡缘起桃花

  吃街饭曹春雷

  阿妈的奶茶黄建霞

  海棠依旧陈浩聪

  乡愁艺术馆开馆

  书画名家作品画出“乡愁

  “乡愁就是你离开了那个地方,还想念的那个地方。”在昨天的乡愁艺术馆开馆之际,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谈道:“‘乡愁’散文,‘乡愁’摄影,‘乡愁’书画,还有今晚的‘乡愁’音乐和歌曲,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表达方式,我们以各种艺术形态展示‘乡愁’,就是要唤起华夏儿女共同的文化认知。在‘乡愁艺术馆’的筹建中,我们得到了很多艺术家的无偿捐赠和大力支持,除了新华名家工作室的言恭达、喻继高、陈超、李啸等都捐赠了精品力作以外,方祖岐、孙晓云、张友宪、萧和、罗邦泰、姚志远、王卫军、赵彦国、徐燕、阎揆、仇高驰、谢少承、柳正梅、王岚等也应邀惠赠了作品。在此,我要对大家再一次表示深深的谢意,新华全媒体方阵将给予大力宣传。”

  周跃敏社长讲道:“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先生和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喻继高先生书写的唐诗长卷,就是历史长河里的乡愁,中国美协理事张友宪先生创作的《苏武牧羊》国画,和中国书协理事李啸先生创作的余光中《乡愁》书法作品,反映的都是渴望亲情、向往故土、回归祖国的乡愁记忆。著名国画家萧和先生创作的《望乡》和《还乡》,看上去表现的是两个小家庭的愁绪,实际上铺陈了灾难面前中华民族的群体乡愁,给我们以极大的感染和深深的震撼。”

  最后,周跃敏社长还表示:“‘乡愁艺术馆’是新华全媒体艺术馆的一部分,新华全媒体艺术馆开馆刚刚10个月,举办了二十余场活动,因为采用全媒体互动的方式传播,首场活动创造了24小时百度词条218万的奇迹,我们举办的全国版画名家提名展一周百度搜索量突破400万。”

  本版撰稿记者常芬王慧仲敏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