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毕业生有2个就业机会

20.10.2015  12:03

  常信院校园招聘会250余家企业“摆摊”求贤

校园招聘会现场。

  10月17日,常州信息学院为2016届毕业生举办了一场校园招聘会,来自上海、北京、南京、苏州、昆山、常州、浙江等250余家企业到场摆摊求贤,共提供了1000多个职位,8500多个就业岗位。据记者了解,该校2016届毕业生共3700余名,这次招聘会上平均1个毕业生有2个就业机会。常信院负责就业工作的杨老师表示:“只要学生有就业意愿,就不愁没有工作。

  学生关注“干货”:

  专业对口、职业发展、五险一金成重点

  “班主任好几天前就把本次招聘会的企业一览表发到群里了,我仔细筛选,挑出了10家还不错的公司。”电子自动化专业的吕同学,有着一年的韩国留学经验,他向记者表示:“首先是看岗位的专业要求,一定要和我专业有关;然后是看公司的性质,顺序是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企、大型民营,私营企业最后考虑;关于待遇第一个关心的是五险一金,再是看能否提供食宿,至于相关福利倒没有太多要求,基本符合国家规定就可以了。

  学汽车电子专业的王同学事先也对招聘企业做了分析,他首选的同样是专业对口,但发现完全注明招本专业的企业只有五家,并且在岗位信息的表述上有些模糊,比如类似储备干部,就不清楚是什么工作内容。王同学愿意从一线工人做起,“不过希望自己选择的公司注重对一线工人的职业晋升设计。

  企业副总现场面试:

  准确定位和自信表达非常重要

  新黎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这次招聘很重视,主管生产的马副总在现场亲自面试求职学生。他告诉记者,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对递交简历的7名学生进行了面试,留下了4个。谈及他挑选人的标准,他说到:首先会让学生自我介绍,如果应聘管理岗位,他会着重倾听学生在校期间组织、主导策划过哪些活动,对自我职业岗位有没有准确定位。比如专业学习成绩好,沟通能力不强的就适合做技术,倘若他非要坚持选择管理岗,企业是不可能给这样的机会。其次,马副总强调求知者要有自信,并且能向面试官表达出这种自信。他向记者举了个例子,刚才有位女生,回答问题习惯性说“还可以”、“一般”,有位担任过学生会副主席的男生在自我评价时,就明确表示自己专业课成绩不是特别优秀,但有比较强的学习、适应、组织能力,希望今后在基层管理岗工作。显然,他会选择后者。

  通讯员黄丽娟

  本报记者马奔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