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天鹏“复兴交响曲”将世界首演

22.10.2014  14:35

  一个被东西方音乐大咖们称为真正音乐天才的青年作曲家,22岁的南京籍钢琴家、作曲家龚天鹏,从美国茱丽娅毕业回国后,写出他为自己的民族创作的首部大型交响曲《复兴交响曲》(龚天鹏第四交响曲),将由上爱乐乐团(指挥张亮)在本月24日于上交音乐厅搬上舞台进行世界首演。

  民族复兴与古典音乐复兴合二为一

  龚天鹏昨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关于这部作品,龚天鹏侃侃而谈:《复兴交响曲》是上海爱乐乐团于2013年底向我委约的一部大型交响巨作,我选择了“中国梦”为主题,通过作品巨大的篇幅结构与磅礴的浓烈情感而成为了目前中国交响乐创作史上规模与阵容最大的纯器乐交响曲。它分为上下两部分,由15个乐章组成,为105人的特大乐队而作,长达90分钟。每个乐章都借助了对人间的自然界与精神界的描写而抒发了我个人对“”的见解。首先,“复兴”这个标题就有着两层意思,一层是指民族的总体复兴;另一层则是对古典音乐与艺术传统的复兴。民族的复兴自然是“中国梦”构想的最高目标,也是人民对社会平等、世界和平与文化繁荣的向往。而对古典传统的复兴,我认为这些虽起源于西方却是早已被世界平等共享的美学思想。

  交响曲的第一部分(上半场)是“环境之梦”,第二部分(下半场)是“精神之梦”。“环境之梦”代表我们理想中的生活质量;而“精神之梦”则描写了人的心境从煎熬到开悟的全过程。上半场以“梦之摇篮”开篇,贯穿了多首描写自然美景的乐曲,最后以激扬的交响宣言“永别了,武器”与柔情的大提琴梦幻曲“净土颂”结束。“净土颂”是由日本大提琴家松本爱琉协助完成的一首梦幻曲,为大提琴独奏与弦乐伴奏而作。这把大提琴仿佛是一名旁观者在目睹了一场战争悲剧后而坐在废墟上吟唱着一首安魂曲,情绪从悲凉逐渐过度到憧憬,悄然的在梦境中结束上半场。

  下半场的“精神之梦”,前三段是“心魔三部曲”(心魔——孤愤——升华),描写的是人的内心灵魂与自身心魔之间的斗争,在最后获得了精神开悟而逐步走向升华的情感途径。后三段是“复兴三部曲”(古典复兴——民族复兴——家园复兴),首先是向古典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风格致敬,随后是对民族团结的祈祷,而最终是对亲情和家园的渴望。龚天鹏表示之所以将家园复兴放在终曲, 是因为作为普通民众我们最终的复兴任务无非就是重新珍惜起自己身边最亲的人。当我们再次被他们的存在和陪伴所感动和震撼,那就是高于一切的伟大复兴。

  “能够呼风唤雨的年轻艺术家

  龚天鹏现任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1992年生于南京。5岁开始正式学琴,6岁获得全省钢琴大赛天才大奖。8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并在厦门鼓浪屿全国钢琴大赛荣获第一名,随后飞往美国“艺术界哈佛”茱莉亚音乐学院预科部面试,被当场录取。10岁入学时签证一直被拒,直到当时任纽约州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与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的推荐信到达领事馆之后才被顺利放行。13岁则在茱莉亚百年校庆的全美直播音乐会上担任全场压轴,与小提琴大师帕尔曼、歌剧天后弗莱明、奥斯卡影帝凯文·克莱恩以及好莱坞音乐巨匠约翰·威廉姆斯同台。14岁被全球王牌经纪公司之一ICM(今Opus 3)签约,开始了国际巡演。他收到过欧美众多著名乐团的合作邀请,其中包括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等,并多次在美国、我国内地、欧洲成功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龚天鹏被美国《华盛顿邮报》誉为“一个有着超凡信心、充满温暖与真诚、能够呼风唤雨的年轻艺术家”。茱莉亚学院主席约瑟夫·波利希博士称其为“少数中的少数”;美国音乐出版社主席劳伦·凯瑟称其为“将重演贝多芬与莫扎特神话的音乐良驹”;钢琴系主任卡普林斯基曾预言“他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2009年,年仅17岁的他便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了马勒交响曲讲座,堪称“史上最小大师”。

编辑:风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