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黑车"钻空子 南京有偿"拼车"暂难合法化

08.01.2015  14:19

  天气寒冷,搭个顺风车,互相分摊些油费,成为不少上下班路程较远市民的选择,这也让“拼车”手机软件最近火了起来。但这种有偿“顺风车”在南京一直被认定为非法营运。去年北京出台文件让一直存在争议的“顺风车”收费有了合法身份。据记者了解,南京也曾研究过北京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客管部门表示,南京暂不考虑“顺风车”收费合法化。

  点开APP,显示周边76条“拼车”线路

  家住河西的周先生最近下载了一个“拼车”软件,他在软件上发布了“拼车”要求,没想到过了两天就有车主跟他联系。“彼此约好时间、地点,就不怕在路上打车或坐公交车耽误时间了,价钱方面也比出租车便宜些。”周先生说。

  家住江北的李先生“拼车”则为打发路上的无聊。“平时上下班都是一个人,从鼓楼到江北,路堵的话要近两个小时,‘拼车’不仅油费养车费有人分担,还能认识新的朋友,每位我也就收5元。”李先生说。

  虽然类似的有偿“拼车”在南京还没有获得合法身份,但实际上已有不少市民通过软件进行有偿“拼车”。

  在网上搜索“拼车”关键词,关于“拼车”的APP多达53个。记者随机下载的“多多拼车”APP,下载量已达到21万。下载注册之后,点击附近车辆,很快地图上就显示出周边可以拼的车,“拼车”线路达到76条,路线比较近的有奥体大街到秦虹路、夫子庙到华汇康城三期等,路线比较远的有横溪到安德门,六合区到迈皋桥等。点开“江宁区金盛路到东鼎大厦”,分摊费用为5元,现金支付,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40分,剩余空位3人。不过也有收费比较高的,从珠江路1号到海德卫城,收取20元/位。

  南京交通专家曾研究本地“拼车”方案

  去年,北京出台小客车合乘意见,允许“拼车”车主收取适当费用,以减少私家车和小车的出行。意见一出,南京的交通专家们也希望这种环保的举措能在南京落地。

  去年7月份,以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为主的一批专家,着手制定了一份南京鼓励合乘的方案并与多个部门进行商议。

  方案借鉴了栖霞区部分社区用可回收垃圾换蔬菜的做法:市民将自家可回收的垃圾送到社区换取积分,当乘坐小区内其他车主的“顺风车”时,用积分来支付“拼车”的合理成本。得到积分的车主,可到社区换加油卡或者蔬菜。

  不过,这份方案在经过一次会议商讨后再也没了下文,一来是因为涉及到的部门较多,包括环保、社区、交通等等,二来积分兑换也需要政府资金的支持。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法律部门提出了不同意见。根据南京目前的法规,有偿“拼车”是涉嫌非法营运而不被允许的,虽然是积分制也存在变相的有偿性质。

  担心“黑车”钻空子,有偿“拼车”暂不会合法化

  其实,“拼车”收费的合法化,不仅在南京,在全国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南京管理部门一直持谨慎态度。

  客管部门表示,由于现有法律的制约,有偿“拼车”哪怕只收取一块钱,也会被定义为非法营运,然而因其查处难度大,所以民间的“拼车”现象很多。如果放开有偿“拼车”的市场,“黑车”和“拼车”很难界定,很可能会给“黑车”钻了空子,损害现有出租车驾驶员的利益。此外,如果出了交通事故,乘客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暂时不会考虑“拼车”合法化。

  “针对非法营运,目前不少‘拼车’软件也设置了一些限制。”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顾大松说,比如“微微拼车软件”就规定,每辆车一天最多只能“拼车”3次,以防止“黑车”借机营运。有的软件设置了GPS,可查看车主的“顺风车”线路每天是否固定等等。凭借网络技术,手机“拼车”软件让“黑车”打着“拼车”旗号营运的难度大大增加。

  交通专家认为,对于“拼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交通事故责任界定与成本分担等问题,政府应当在广泛调研、征集民意的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拼车”既能缓解城市拥堵,又不影响出租车行业的正常秩序。(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