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霖教授登“扬图讲堂”:看《水浒》要立足当今

22.12.2014  16:25

黄霖登上“扬图讲堂

水浒传》书影

影印金批《水浒

  核心提示

  中国江苏网12月22日讯 昨天下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黄霖教授登上扬州市图书馆“扬图讲堂”,围绕“今天,怎样读《水浒”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他认为《水浒》是歌颂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扬州市图书馆馆长朱军透露,接下来,他们还将继续邀请国内的专家学者,引导广大市民走近中国古典小说,黄霖将于明年“烟花三月”时节再来扬州解读中国古典小说史。

  观点 1

  《水浒》歌颂梁山好汉的忠义

  从明末清初起,人们就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不但在明代文学史上地位重要,而且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也不可小觑。黄霖称,《水浒》是目前受非议最多的一部明代小说,近年来,否定《水浒》的声音很多,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水浒传》中能看到一些血腥的暴力。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水浒》,老不看《三国》。"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因为担心小孩子看了《水浒传》之后会闯祸。但是,黄霖表示,他自己从小就喜欢看《水浒》,他认为《水浒》里面描写的人物是英雄,歌颂的是梁山好汉的忠义精神。

  黄霖分析,“暴力说”的核心观点是说《水浒》里面的人物没有人性,破坏和谐,但是,黄霖认为,《水浒》里面的好汉是富有人性的,并在“”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梁山。

  观点 2

  《水浒》歌颂人性,刻画人间大爱

  至于说《水浒》渲染了“欲望有罪”,那些好汉都没有“人性”。黄霖认为,主要是这些论者本身把“人性”看得太窄了。在黄霖看来,“人性”的内涵本是十分丰富的。有些论者看《水浒》时,只将潘金莲杀夫偷情、宋徽宗私会妓女等视为“富有人性”,而对于小说中大量描写的对于人性的堂堂正正的各种渴求和赞美都一笔抹杀。

  黄霖说,《水浒》在歌颂正义、歌颂美德的同时,正是歌颂了人性。《水浒》中不少英雄的“暴力”都是为百姓伸张正义,为弱者打抱不平,所谓“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鲁智深语),“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武松语),都是出于“爱人”,基于尊重普通百姓、弱势群体的做人的欲望与权利。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做作,不掩饰,不拘礼法,不甘束缚,不计名利,不怕欺压,“任天而行,率性而动”,维护了自我的尊严。

  此外,小说大力渲染的朋友间的“交情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以及如鲁智深救护被人欺压的金翠莲父女、李逵背着瞎眼的老娘上山过“快乐几时”的生活等,都是刻画了人间的大爱,凸显了人性的至美。例如,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充分表现出鲁智深非常具有同情心,武松杀嫂表现了兄弟之情,李逵接娘情真。这就难怪当时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一些批评家盛赞《水浒》英雄是“活佛”、“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使人对之,龌龊销尽”,《水浒》一书是真正出于“童心”也即用人性写成的“天下之至文”。

  观点 3

  《水浒》“乱自上作”的历史教训

  因为在《水浒传》中能看到一些血腥的暴力,甚至是滥杀无辜,如武松血溅鸳鸯楼时为了不打草惊蛇而顺手杀了后槽与丫环,李逵劫法场时板斧乱砍平民,张青、孙二娘卖人肉馒头,乃至将潘金莲等“淫妇”及陷害林冲的陆谦等挖心剖腹等。这从现代人看来是不能接受的,于是骂《水浒》好汉是“强盗”、是“流氓”、是“黑帮组织”、是“暴力团伙”的声浪四起,认为“与我们时代不适应”的。

  黄霖认为,这些情节故事在一部《水浒》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正如在论《三国》时一样,抓住一些个别的、非主要的情节加以无限放大一样,用一片树叶,去遮蔽与替代一片森林,巧妙地用这些过分血腥的暴力行为去替代与遮蔽了《水浒》好汉们的绝大多数出于捍卫正义的“暴力”反抗行动。

  同时,黄霖强调,实际上,《水浒》作者本身并不认同李逵他们胡来,例如,晁盖就阻止李逵乱砍乱杀百姓,宋江一再告诫部下“不掠良民”、“休得伤害百姓”等,都说明了小说并没有“崇拜”滥杀无辜一类的“暴力”。

  除了看问题的方法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嫌外,更重要的是看问题的立足点要考虑。站在贪官恶霸、作威作福的群体的立场上与站在下层百姓、被欺压的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社会的“平和”是由谁破坏?谁先感到生活的不“平和”?谁先使用了“暴力”?没有卖炊饼的武大郎被毒死,哪会有武松去血拼西门庆、手刃潘金莲?没有弱小的歌女金翠莲被强占、受欺侮,哪会有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史进、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个个走上做强盗的道路,无非是为了求生存、求平等、求自由而被“官逼民反”。没有贪官恶霸的残酷的“暴力”,就不可能有出于“尊重人性和人的欲望与权利”的“反暴力”的英雄。这一点连400年以前的金圣叹都明白,他早就揭示了《水浒》主要表现的是这样一条历史教训,即“乱自上作”。

  观点 4

  看《水浒》要立足当今吸取正能量

  近来有人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一是“暴力崇拜”,另一是“权术崇拜”,“都是造成心灵灾难的书”,“是中国人的地狱之门”。有人干脆说,改编《水浒》之类的影视剧“应该禁播”。

  那么,今天究竟怎样看《水浒》?对此,黄霖建议,首先要立稳脚跟地看,要站在广大百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立场上看问题,小说中的善恶是分明的;其次,要全面地看这部书,不能将次要的无限放大,将主要的视而不见;要历史地看,不能以现代的标准来要求历史上的英雄“高大上”;要客观地看,不要与当今现实做牵强比附,不要随意将《水浒》英雄妖魔化。最后,黄霖说,要抱着立足当今吸取正能量来看《水浒》,《水浒》传递的一些优秀精神,如“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历史教训不可遗忘,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精神,朋友间的相互帮助、同心协力,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等,“文学经典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其优秀精神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今仍然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去正确地认识它,阐释它,积极地发掘它,弘扬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黄霖希望扬州广大市民,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就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会看到这些传统的文学经典都充盈着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一些人生智慧与优秀精神,这些人生智慧和优秀精神值得珍视,值得弘扬。

  记者 陶敏 文/图

  人物名片

  黄霖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的研究工作。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古典文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会会长、中国明代文学会会长、中国《金瓶梅》研究会会长等。

  新闻链接

  《水浒传》书名由来

  《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为罗贯中所起。

  施耐庵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两年便辞职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作《江湖豪客传》。经过数年艰苦创作,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大部分情节均很满意,但觉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的学生的罗贯中建议改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地拍着大腿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与《诗经》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相合,妙哉!”于是将书名正式确定为《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