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铺就致富路 山区开出幸福花——中国药科大学“巴山药乡”千里扶贫记

05.08.2016  01:05

        新华社南京8月3日电 题:黄连铺就致富路 山区开出幸福花——中国药科大学“巴山药乡”千里扶贫记

        新华社记者赵久龙

        黄连入口极苦,俗语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个中滋味。但比黄连更苦的,是世世代代的贫困。因为自家5亩山地瘠薄、连年歉收,34亩林地没有稳定收入,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团结村贫困户欧远凤家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

        去年,在中国药科大学扶贫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引荐下,镇坪县和安康振兴实业集团展开合作,该集团下属医药公司开始在当地种植黄连等中药材。欧远凤家的2亩山地和34亩林地就流转给了医药企业,自己还到企业里就业增收,日子渐渐“”了起来。

        “我们给欧远凤算了一笔账,1亩山地流转出去的年租金是500元,2亩地共得1000元。34亩林地以前没有经济效益,现在企业一次付清7年流转费,也有2380元。此外,看护黄连地每亩可挣500至800元。”已在镇坪县驻点帮扶并挂职该县副县长的中国药科大学张剑教授告诉记者,靠着土地流转和药企务工两项收入,欧远凤今年将有上万元收入,远超现行2300元的国家贫困线。

        镇坪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森林覆盖率达86.4%,适宜种植的中药材达400余种,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土地有40多万亩。但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中药宝库,过去由于药材种植方式粗放、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种植户收益差,始终没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12年底,按照中央统一部署,4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定点扶贫单位,中国药科大学接到定点帮扶“巴山药乡”镇坪县的重任。

        “点穴治病,识穴为先。精准扶贫,应先精准识贫,这就像识穴,舛误不得。”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说,该校20多位教授、专家先后前往镇坪县进行实地勘察、调研,发现黄连喜冷凉阴湿、忌阳光直射,适合林下种植,而镇坪县山地多平地少,尤为适合种植黄连,便建议当地政府大力推广,将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确立为县域脱贫主导产业。

        作为扶贫团队的一员,该校李会军教授对黄连等中药材有深入的研究,多次参与《中国药典》的修订。“我校实力雄厚的药学科研资源与镇坪当地丰富的中药材开发资源‘千里联姻’,如今中药产业已成为镇坪县特色产业和最有影响的一张名片。2015年,‘镇坪黄连’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李会军说。

        通过近4年的努力,“巴山药乡”的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目前镇坪县已建成中药材基地14个,发展产业大户200多户、带动药农4000多户,中药材留存面积达18.1万亩,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去年镇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列全市第一,贫困人口由2.31万人减少到1.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7%下降到28%。

        “通过中国药科大学的智力帮扶,我们核心产业逐渐形成,干部群众的观念也在转变,这是镇坪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4年,也是老百姓最有‘获得感’的4年。”镇坪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主导推动了此项扶贫工作,他表示,为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必须拔穷根扎“新根”。“镇坪脱贫致富要落到实处,一定要有拳头产品和叫得响的品牌,还要进一步实施品牌创新战略,并适时延长产业链,推动药材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