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来了?别怕,省疾控教你防治

15.03.2016  10:42

  3月13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

  该患者是一名32岁男性,浙江人,北京时间3月8日在罗安达出现发热,39.3℃,伴畏寒体温最高等症状。于3月9日乘飞机经迪拜转机北京,3月11日,北京市疾控中心检测患者标本为核酸初筛阳性,当晚将标本送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随后,国家卫计委组织专家组确诊该病例为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目前,患者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病情较重,正在积极救治中。

  黄热病怎么防治

  黄热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流行于南美洲、中美洲和非洲等热带地区。我国的地理、气候,及蚊、猴等媒介和动物条件虽与上述地区相似,但至今尚无本病感染病例的报道。该病全年均可发生,3-4月份的病例较多。临床以发热、黄疸、蛋白尿、相对缓脉和出血等为特征,在我国尚无发病,该病例为我国发现的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因此,本次输入病例引发传播并进一步扩散的风险极低。

  江苏省疾控专家介绍,黄热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感染后出现临床症状的约占5-20%,轻型感染后可自行痊愈,少数病人病情严重终致死亡。新进入疫区的外来人口病死率高达30-40%。少有后遗症。所以如果在疫区或者前往过疫区,出现了寒战、高热、剧烈头痛等请立即去当地医院就诊。

  值得庆幸的是黄热病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减毒黄热病毒17D株制备的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黄热病毒感染。抗体于接种后7-10天出现,持续至少30-35年。交汇点记者王梦然

  小贴士

  黄热病是什么?

  黄热病通过蚊叮咬传播。分为城市型和丛林型两种。黄热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轻症病例,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头痛、背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