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宇烽:与人生博弈的中国男科探路者

19.06.2017  14:02

  “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领先时不必趾高气扬,落后时也不用惊慌失措,此刻的领先、落后不代表最终的成绩。将挫折和失败化为奋进的勇气,只要不放弃,再平凡的一生,也能创造奇迹。”这是今年4月黄宇烽给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青年医务人员的寄语,也是他对自己几十年工作生活的总结。成功,黄宇烽靠的就是这股不放弃的勇气和拼劲。

  出生年月:1944年11月 籍贯:靖江市孤山镇

  简介:专业技术3级,文职1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主任、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门诊部著名男科专家;现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会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男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男科学杂志》主编、解放军检验医学委员会常委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精子发生与调控、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生殖免疫学等。

  “”出的人生轨迹

  “变数”这个词,在黄宇烽40岁之前的日子里,可以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4年,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他如愿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但在进校报到时,因为视力好,他被学校从数学专业调剂到生物学专业。这次调剂,影响了他的一生。由于生物学、医学是一家,黄宇烽在主修生物学的时候,还主动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针灸,一手针灸技艺,在1968年下乡劳动时派上了用场。

  1974年初,黄宇烽被选调到部队,来到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工作,后被送到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继续深造,学业完成后,回到医院医学实验室做医学实验研究。最初,黄宇烽研究的方向主要是临床免疫。直到1985年,才开始涉足男科领域,并逐渐成长为行业内的专家。他先后主办28期“生殖医学新技术”培训班,受训学员涉及台湾、港澳等,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基金等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主编专著12部……

  拼出的“四个第一

  工作上太拼,是黄宇烽爱人给他的评价。

  军区总院刚刚组建医学实验科免疫室(当时称微生物室)的时候,工作人员只有5人,除了2名领导外,黄宇烽是唯一的“男劳力”。为实验用小牛血清,黄宇烽每天骑着三轮车,到附近的卫岗奶牛场去拖刚出生的公牛。需要从唾液中提取免疫球蛋白A,黄宇烽就和同事们一起吐唾液,导致口腔粘膜受损;制备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每7~8小时需传代一次,细胞融合失败了再重来,反反复复,根本没有休息日。采自己的血及其他体液做实验,是常态。工作的执着,亏欠了家庭。爱人腹部手术,他却不能在旁照顾,第二天就得出差。1988年女儿考大学,黄宇烽也没办法去送考。当天,女儿在路上摔伤了膝关节,影响了考试发挥。

  受黄宇烽的影响,他的团队也是一支肯吃苦,工作中有闯劲、有拼劲的队伍,这为日后捷报频传奠定了基础。当年,全国中医男科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但缺乏客观诊断指标,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黄宇烽和团队刻苦钻研,创新引进男科实验室诊断技术,并总结成书,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一整套全面的男女不育(孕)症实验室诊断技术,填补了国内男科诊断的空白,并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黄宇烽担任检验科主任期间,成功申报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并晋级为解放军临床检验医学研究所。1995年,黄宇烽还和团队创办并主编核心期刊《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年被科技部评为精品期刊,并被美国Medline收录。

  在总结自己工作时,“四个第一”掷地有声。黄宇烽是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检验科建科以来,第一位博士生导师、第一位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第一任检验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男科学杂志》第一任主编。

  难舍的浓浓故乡情

  几天前,一筐来自家乡的鸡蛋,被送到了黄宇烽在上海的住处。这筐鸡蛋是他三叔托人带去的,不仅是家中亲人的惦记,更是一份恒久不变的亲情。自从考上了大学,黄宇烽的两位舅舅和三叔对他的生活无微不至地关照,使他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父母离世后,黄宇烽和家乡的联系就少了,但这份故乡情却依旧难舍。每年,黄宇烽都会回到靖江,祭拜父母,在亲戚家中小住几日,看看靖江的发展。黄宇烽也曾多次来到市人民医院坐诊,为人医的医生们授课,多年来为靖江培养了多名男科学和实验医学精英。

  记忆中,黄宇烽在靖江的日子很苦,不过这份记忆却弥足珍贵。在当年的生祠中学上高中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下了晚自习,只有厕所有灯,黄宇烽便和同学们跑到厕所门前学习。一年冬天,黄宇烽的宿舍遭了贼,被子被偷了,他和同学在一张铺上挤了半个月,直到被子被追回。条件虽苦,但结下的友谊却深厚。现在,每当黄宇烽回靖江,都少不了靖江同学的陪伴,共叙昔日同窗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