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家喻读书就是回家 自称“宅男”

24.04.2015  18:28
本网记者与麦家(右)

  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记者 赵苡初)“读书就是回家。”这是著名作家麦家的一番话。昨天,浙江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麦家应邀来到南京作《读书就是回家——我的读书经》首场讲座。今天,麦家接受了中国江苏网记者的采访,分享读书经的同时,也道出了他最大的心愿:“现在到处充斥着“奔跑”的字眼,而我希望更多的人生活节奏慢下来,也希望更多的人喜欢读书。”

  麦家,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1964年生于浙江富阳,1981年考入军校,毕业于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无线电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创作系。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风语》《刀尖》,电视剧《暗算》《风语》《刀尖上行走》(编剧),电影《风声》《听风者》等。

  麦家自称为宅男,“大部分的时间,除了读书就是写作。”他告诉记者,随着慢慢变成“阿加西”,写作的冲动渐渐减少,更多的时候是静静地捧着一本书,窝在家里一天。用他的话,“好书就是亲人,就是兄弟姐妹。”而写作则是“打仗”,他把中篇小说创作视为战争,而长篇小说视为“战役”。他还认为,书籍其实是最好的“安眠药”,睡前读一本好书能够让心放松下来,很快就能入眠。麦家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基本多为哲学与历史书籍,看到好书他就会立马入手,但是他却透露,其实并没有制定新一年的读书计划。因为,他知道,即便计划了,一年间的读书量也是会大大超过计划。

  麦家行走过很多国家,途经欧洲的时候,他发现,很多国民都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各个公共场所看到玩手机的不多,读书的却不少,甚至在电梯里,都会看到外国大叔手捧一本厚厚的精装书认真阅读着,在巴黎,麦家走访了百年历史的莎士比亚书店,从那里得到启发,回国后的麦家将稿费拿出来,开设了全国首个公益类阅览书屋——麦家理想谷,在这个300平方米的公益性读书空间里,有一万余册人文史类经典图书,是国内唯一一家只看书不卖书、免费提供咖啡茶水等饮品的书吧,作为一个公益性书店综合体,它还特别设立了文学写作营模式,每年由麦家亲自甄选并邀请8到12名“理想谷客居创作人”,免费在理想谷进行两个月的客居自由创作,属国内独创。

  开一家书店,一直是麦家的心愿。年轻时,他曾多次去旅馆写作,在他看来,那里意味着充分的自由和安宁环境:“孤独的时候,可以去大厅坐坐,和五湖四海的人聊聊天;想写作的时候,回房间把门一关,谁也打扰不到。”但那时候没有太多钱,每一次创作机会都显得弥足珍贵。麦家相信,自己所获得的写作条件也是很多青年作家需要的。在他拥有一些资源之后,他希望能将这些资源“取之文学还给文学”。

  因此,麦家希望将理想谷打造成一家书店、一个咖啡吧的同时,还使其成为一个具备创作封闭性和思想流动性的,作家交流据点和文学交友栖居地,一个所有文学爱好者和阅读者的精神枢纽,一个能够孕育文学灵感的母体。

  从2012年正式开启后,理想谷一直人气大旺。现在的理想谷吸纳了很多爱好读书的人,周末的时候,只能容纳40人的这里,甚至多达百人。这让麦家较为欣慰。

  他引用印度名言:“慢点走,等一等灵魂”,来调侃当今节奏过快的生活,“你看,《奔跑吧,兄弟》火了,基本火的都是快节奏,其实人,真的应该慢下来,慢一点去生活,去思考。”他如是说。

  众所周知,麦家的很多作品都被改编成剧本,搬上银幕,麦家点评,有些作品改编地非常好,而有些则是“烂的不能再烂”,打心里,麦家希望制片方能够尊重原著。这两年,有制片方找到他,希望重拍经典之作《暗算》,麦家则调侃:“等到我60岁时再重拍吧。”麦家比起影视剧的量更重质,他表示,并不想看到自己的作品一股脑地在短期内全部搬上银幕。麦家的很多作品的年代背景都是抗日年代,对于近年来,银屏充斥的抗日雷剧、神剧,麦家嗤之以鼻。“我们得正视那段历史,恶搞会让年轻人对误解。抗日雷剧是在粉饰,是在企图颠覆那段历史。需要受到指责。”麦家言语间对雷剧相当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