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亩楠竹林成鸟的天堂 万只白鹭移居溪云山

28.03.2016  12:45

  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曾经的“孔望山前白鹭飞”的美景如今虽不复存在,但这并不代表白鹭“抛弃”了连云港。从3月初起,中云台山的溪云山北麓500亩楠竹林中,便陆续有大批白鹭进驻。目前,溪云山已成为白鹭在港城的主要栖居地,今年估计可能超过两万只。当地人认为,可以建设一个白鹭生态园,供人游玩观光。

  孔望山白鹭影难寻

  以前每到春天,孔望山前就会出现万只白鹭翱翔的壮观景象。如今,这样的美景却难再见到了。昨日据记者在孔望山下观察,白鹭身影难寻。

  孔望山风景区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白鹭栖息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最近几年这里城市化发展较快,周边逐渐形成了一处处密集的建筑。山脚下的跨西盐河大桥上,大量的机动车来往穿梭,喇叭声不断,使原先安静的环境受到了影响。

  此外,这里以前周边有稻田和众多小河,水里有鱼和虾,良好的环境使得大量的白鹭得以生存和繁衍。现在大片稻田都被平整盖上了房子。据了解,为了能让白鹭永远留在孔望山,有关部门专门在山的北侧建设了白鹭园,这对白鹭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林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中云的溪云山已取代孔望山,成为白鹭的最大栖居地。此外在锦屏山的桃花涧、花果山飞泉附近、华盖山以及东海安峰山水库等几处地方,也有少量白鹭在那里生活,每处大概有几百只。

  溪云山成最大栖居地

  溪云山属于中云台山,从2002年开始,山北麓江庄村席沟东山楠竹林中开始出现白鹭,先是十几只,后来每年几百只,而后逐年增多,到去年有上万只白鹭在这里繁衍后代,今年总数估计能超过两万只。每年3月至10月,白鹭在这里要度过大半年的时光。

  江庄村属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云街道,70多岁的顾国忠老家就在这里,虽然现在住在相距约十里的范庄村,但仍经常对溪云山楠竹林的白鹭进行观察、研究。据他说,除了白鹭,还有几千只灰鹭,这种鸟背部呈灰褐色,胸部灰白色,体形稍小,腿比白鹭短。

  据市林业站工作人员介绍,溪云山的楠竹林种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如今从中云街道的江庄村到云门寺村,楠竹林连成一片,约有五百亩。而竹林正是白鹭最喜欢生活的地方。再加上这一带树高林密,沟渠如网,觅食方便,成为白鹭生存、繁衍后代佳地。

  目前,在溪云山北麓楠竹林里,竹杈上、树枝间到处可见白鹭的巢。鸟巢是用小树枝搭成圆形,每个巢里都有浅绿色的蛋,比小草鸡蛋略小,每巢三五枚不等,据观察最多的一个巢里有六枚。有的巢搭得不好,鸟蛋从巢里滑落地下摔碎了。

  “再过个把月,就会有大批雏鹭出壳,叽叽地叫唤。”顾国忠说,“当有人走近鸟巢,就会有几十只成年白鹭在人头顶上空盘旋,不时地撒下粪便驱赶。站在高峰向竹海俯视,万只白鹭、灰鹭叽叽喳喳,在竹林间戏闹,场景十分壮观。

  白鹭喜欢吃小鱼、小虾、螺蛳、蟹类、蚌类等食物。顾国忠说,这里临近海边,东北方向还有许多鱼塘、对虾塘,觅食很方便。不过有些鱼虾养殖户视白鹭为天敌,前几年有人用网拦、用绳套,视它为害鸟而捕杀。此外,近两年还有人会来这里掏鸟蛋。因此,保护白鹭已成当务之急。

  望海观鹭有望受追捧

  去年,溪云山北麓席沟上方建了一个小水库,有了丰富的水资源,预计白鹭的数量将会继续增加。

  顾国忠建议,在这一带的半山坡上继续广植楠竹,形成1000亩的月牙形楠竹林带,给万只白鹭安家落户营造最佳环境。

  “溪云山和相邻的推磨顶(山名)的峰顶上都是长年云雾缭绕,两山之间的山口称‘雩门’。相传这里曾是禹治水的指挥所。‘雩’是祭祀求雨的意思。北齐时这里曾建‘雩门寺’,也称禹王庙,供奉大禹。因为‘雩’字生僻,地方群众改读为‘雲’,‘雲’为“”的繁体,所以现在写作‘云门寺’。”

  现为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的顾国忠认为,复建“雩门寺”已举行了奠基仪式,如果再建成“白鹭生态园”、“白鹭休闲度假村”,将历史文化与自然风景相结合,发展观光旅游。“数以万计的白鹭翱翔在溪云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完全可以与福建厦门的“白鹭岛”相媲美。”

  目前,沿中云林场修的防火路已修筑成水泥路,车辆可以一直开到山顶。顾国忠设想:“如果再在山顶上建一座望海亭,游客站立亭内,远望万里海疆,近观万只白鹭,仿佛进入人间仙境。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