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中新建交历程

15.06.2015  12:54

  李光耀听得非常专注,见天色已晚,便征询式地建议第二天再继续谈。邓小平客随主便,说“别让饭菜凉了”。

  1990年,中国与新加坡建立外交关系。鲜为人知的是,这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外交部亚洲司、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等地工作,亲历了其中的波折。

  1976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首次访华,但这距中新建交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以说,此后邓小平访问新加坡和李光耀第二次访华对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78年11月12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泰国、马来西亚后,续程访问新加坡。

  当邓小平身着米色中山装,从波音707专机上走下来时,李光耀面带敬重,走上前与他热情握手。在李光耀的陪同下,邓小平检阅了仪仗队,之后驱车前往总统府迎宾别墅。

  当天下午,双方在内阁会议室进行了正式会谈。李光耀听得非常专注,见天色已晚,便征询式地建议第二天再继续谈。邓小平客随主便,说“别让饭菜凉了”。晚宴上,邓小平邀请李光耀再度访华。

  此次访问,邓小平同李光耀就国际形势、地区形势、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增进了彼此了解,实现了以诚换信。这次会见,是李光耀“一次难忘的经历”。

  数周后,《人民日报》等媒体的文章,纷纷把新加坡形容为一个花园城市,称其绿化、公共住房和旅游业都值得考察研究。

  到了1979年10月,情况继续改变。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到新加坡去考察他们怎么利用外资,新加坡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可以说,新加坡吸收和利用外资的经验,成了邓小平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考。

  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巨大成功和我国对新加坡政策的调整,使李光耀增加了对中国的信任。随着新加坡民间访华人数的增加,中新贸易迅速增长。

  1979年12月29日,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了贸易协定。1980年8月14日,两国签署协议,以执行贸易协定的名义,互设有使馆主要功能和外交地位的商务代表处。

  1980年11月,李光耀偕夫人柯玉芝和女儿玮玲第二次访华。

  11月11日上午,邓小平会见李光耀。他来到会见大厅刚落座,就顺手掏出香烟。我请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卫永清提醒他——李光耀讨厌烟味。邓小平说,他知道,一会儿李光耀来就不吸了。

  李光耀见到邓小平,尊重、热情和友好溢于言表。李光耀十分赞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四个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认为“中国四个现代化成功对整个亚洲及地处东南亚的新加坡都有好处。中国经济成长将为整个区域带来稳定,刺激贸易与投资。”“中国繁荣了,各国就多了一个好的贸易伙伴。

  邓小平着重就国际形势与李光耀交换了意见。他坦言:有的国家认为,东南亚的真正威胁来自中国。这个问题应弄清楚,否则不可能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中国地方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还要人家的地盘干什么?中国要摆脱自己的贫困,绝不是本世纪末的事情,甚至还需花下个世纪的一半时间才能达到。我们的国策,就是永远不称霸。希望新加坡朋友做做工作,使他们了解中国的真正意图。中国总是从反对霸权主义这个全球战略出发考虑问题。中国希望有个强大的东盟,东盟越强大,团结越牢固,越好。

  会见后,邓小平设午宴招待了李光耀。

  由于中新没有建交,李光耀没有享受到最高的接待礼仪,却是最高的接待规格。

  十多天的行程中,李光耀一行游览了中国的壮丽山河,看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李光耀回国后,新加坡彻底开放对华旅游,鼓励商人捷足先登,利用中国开放形势和优惠政策,大力开展中新经贸,促进新加坡经济发展。

  1990年10月3日,中国与新加坡正式建交。(中国前驻休斯敦总领馆副总领事 刘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