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赴山东省临沂市面粉行业学习考察报告

12.05.2015  12:26

 

 

 

  高邮市粮食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粮食加工业发展严重失衡,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创建力度不大等问题,对照外部飞速发展的形势仍有很大差距。为此,4月下旬,高邮市粮食行业协会组织了市内万嘉、秦谷、新文游面粉等部分面粉加工龙头企业赴山东省临沂市考察学习面粉行业促进行业整合、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一、考察印象:牢牢把握五个要素

  考察组一行用了两天时间,先后考察了山东省临沂市大仓面粉有限公司和天成面粉有限公司,通过实地考察和听取两个企业的介绍,他们重诚信、重投入、重质量、重品牌、重创新的做法,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重诚信。 大仓面粉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公司前身为国有沂水县粮食加工厂,1994年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2004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成立了大仓面粉有限公司。公司创立以来,坚持“让商家受益,让客户满意”的营销宗旨,以诚信开拓市场,以诚信赢得客户。把农户、客户、员工、企业等四个主体有机地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创立了以诚信为首的企业核心文化理念。从2004年发展到现在,规模翻番增长,讲究诚信是企业赢得竞争的核心,也是企业赢得客户的法宝。

  2 、重投入。 天成面粉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是一家生产小麦等级面粉、专用面粉的民营企业,注册资本501万人民币,拥有日处理小麦500吨的全自动面粉生产线一条,全部采用先进的瑞士布勒面粉生产设备。近年来,该公司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和添置,购进了面筋测定仪、粉质仪、拉伸仪、智能白度仪、降落数值仪等高端科研检测设备,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公司由最初的一家小型面粉厂一步步成长为临沂市面粉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3 、重质量。 大仓面粉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严把原粮质量关,确保入仓的小麦批批合格。通过全套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瑞士布勒制粉设备,采用全封闭无尘面粉生产新工艺,全部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程序化,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O9000认证,有效的控制了粉尘污染的扩散。车间各生产环节都设有质量控制点,高端的德国、法国、瑞典检测设备提供了精准数据,可随时掌握在线产品质量状况,确保了最为可靠和稳定的产品品质,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都在99%以上,出厂合格率均达100%,实现了质量的“”投诉。

  4 、重品牌。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两家公司从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到临沂乃至山东面粉市场有名的品牌,品牌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自产品诞生开始,他们就从各个方面完善品牌建设。“大仓”牌面粉也先后被评为“商业部优质产品”、“山东面粉推荐品牌”、“临沂名牌”、“山东名牌”、“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2013年“大仓牌”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天成”面粉产品已经发展为3大系列60多个品种规格。主导产品“久昌”系列等级面粉,“天天过年”系列水饺粉,“樱花雪”系列专用面粉,以其营养丰富、天然绿色无公害的特征赢得了众多殊荣,成为当地消费者心中实实在在的品牌。

  5 、重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大仓面粉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勤于创新、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近年来,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资金,引进先进制粉工艺,在传统清理的同时,增加水洗、色选等工艺,彻底清除各类杂质和霉变、异种粮粒等其他异色物质;生产低灰分高精度面粉,开发出具有中国人饮食特点的的各类专用粉,打破了高档面粉靠进口的局面。公司开发出水饺粉、笼包粉、油条粉、拉面粉、馒头粉、切面粉等专用粉系列,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填补了多项专用粉生产的空白。在产品更新换代上,始终比竞争对手超前一点,领跑山东面粉行业的发展。

  二、启示和体会:必须抓牢四个关键

  从考察的两家面粉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中,充分说明了面粉加工企业如果没有投入、没有创新、没有值得信赖的产品质量,也就不可能有发展,更不可能占领市场,最终必将会被市场所淘汰。给我们的启示是:

  1 、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 必须坚持“以顾客关注为焦点,强化过程控制,实现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方针,重视质量控制,关注顾客诉求。强化源头治理,严把原料进厂关,实行采购、保管、质检三权独立的原粮收购控制管理办法,车车化验,袋袋扦样,坚决杜绝人情粮,禁止陈化粮、霉变和不合格小麦进厂入库,保证原粮的质量。按照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对生产环节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确认,采取得力措施杜绝危害,细化管理,责任到人,确保面粉质量稳定。只要产品质量过得硬,小企业也能占领大市场。用天成面粉公司邢总的话说,大企业有大企业的优势,只要抓住了质量,就有了市场,日产500吨的小企业日子过得也很滋润。

  2 、技术革新是企业活力之源。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粮油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有、民营、外资等多元主体竞争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粮油机械装备的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粮油加工业产业布局向主产区集中趋势显现。但我市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然依赖数量扩张,产能过剩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据调查,2014年我市面粉加工处理产能利用率57%,呈继续下降趋势。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据大仓面粉公司王总介绍,同样是1斤小麦,在用电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以有采用国产设备的出粉率66%,而通过技术革新后,采用进口设备出粉率可达70%以上。

  3 、创建品牌是企业发展之要。 质量是创立名牌的生命线,高邮地处长江中下游,生态条件优越、自然品质优异,优质红皮小麦享誉南方市场。创建品牌的关键是加工质量,因此加快高邮面粉行业加工企业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至关重要;要以标准化、卫生化加工企业建设为基础,以严格执行面粉加工行业技术标准为手段,重点要把好原料关和加工关,按标生产,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为创立名牌奠定基础。

  4 、合理营销是企业盈利之策。 面粉“省内直销,外省总经销”的战略。省内实行每县、区设定一个销售员推销,不设周转库,送货车直送门店,减少周转资金,保证面袋的完整和面粉的新鲜,不造成中途积压,直达客户,贴近消费者。用于加工的小麦,采取从小麦供应商、经纪人处随生产进度直接购进的办法,既可减少企业保管环节,避免采购一窝蜂,减少原粮购入成本。小账不可细算,大仓面粉公司实行的这种营销策略,确可为企业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几点建议:必须凝聚发展合力

  受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所引发的需求疲软及行业产能过剩影响,一季度国内面粉加工企业开工情况不如上年同期,面粉销售“旺季遇冷”,面粉加工企业的生存环境较为艰难。如何扶持面粉加工企业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1 、加大技改力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龙头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加快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品牌创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万嘉、秦谷、新文游面粉等龙头企业应从长远的效益角度出发,及时淘汰或改进陈旧的设备,根据自身情况更新设备。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建立优质粮油规模化生产基地,在“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做响高邮面粉品牌。

  2 、调整产品结构 。大胆走“专特精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避免单纯追求产值目标的现象。不妨从传统的“两白一黄”的普通面制品向适应不同需要的专用制品、主食产品和预加工主食原料产品转移。从单一主粮加工产品向多种粮食和营养物的复合、强化产品转化。从机械碾磨加工产品向挤压膨化、分离分选等特色产品转变。从短链条、粗利用、低附加值产品向长链条、综合利用、高附加值产品发展,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积极研发新技术,用好小麦胚芽、黄粉、麸皮等副产品,从而最大限度地应用小麦资源,提高附加值,为企业赢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3 、加强经营合作。 打破高邮粮食流通业和加工业分家,产业链条割裂的瓶颈,充分利用高邮红小麦的资源优势,以及与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多年来形成的人脉资源,创建的品牌效应,加强信息协作、经营协作、商务协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大潮中抱团作战,并拢五指成拳头,形成优势,增强竞争力,就一定能形成合作双赢的大市场,实现互利双赢的美好愿景。

  4 、扶持做大做强。 让政府有形之手在推动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现有省、扬州市级龙头企业为基础,选择几家有一定实力和发展前景的企业,通过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兑现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及创立知名品牌的奖励政策,培育出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以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让他们成为发展实体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持续改善民生的主力。争取两年内培养出2家省级龙头企业,5年内培育出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