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邮国有粮食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24.04.2015  13:09

 

      企业的兴衰关键在人。高邮市国有粮食企业在1998年对企业计划外用工进行了清退,2002年对基层企业职工进行了全员买断,使许多在粮食企业工作的职工离开了单位,随着返聘在各企业的职工退休、自动离职等,企业目前用工已日趋偏紧,加上粮食企业特殊的工作环境,招纳新工十分困难,推动全市粮食流通业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加强粮食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职工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一、基层企业职工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年龄结构不合理。 以周巷粮油经营公司为例,目前粮食企业职工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由于粮食企业的工作现代化程度不高,体力活较多,粮食保管还需要登高作业,职工的体力已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2 、业务技能偏低。 2002年企业改制时部分年轻、有一定工作技能的职工离开了单位,返聘的职工文化水平不高,特别在粮食保管、粮食检化验、粮食机械维护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取得等级职称的很少。职工业务技能不高,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制约企业效益的提高。

      3 、职责意识淡化。 粮食市场放开后,粮食企业在农村主渠道地位下降,职工在粮食企业工作的优越性丧失,职工存在临时工作观念,在职不尽职,工作不尽心,工作主动性不强,动力不足。

      二、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1、改制后各单位为减少工资支出,在返聘员工时留聘人员较少,企业实行承租经营后几年粮食市场低迷,部分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职工收入不高,普遍低于当地服装等行业的工人工资,导致企业部分返聘的年轻员工自动离职。

      2、在承租经营期间,对职工组织业务培训的机会不多,由于粮食工作存在淡旺季的特点,大忙收购时既脏又累,且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3、粮食购销企业工作季节性比较强,淡季时无事可做,既枯燥又无聊,缺乏生机,种种因素,导致新招进的年轻职工工作时间不长就不愿干了,临时观念强,无学习动力,工作草率,职责意识淡化。

      三、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目前从企业职工队伍的现状看,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把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摆到重要的位置加以研究,需要着力解决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消除不利因素,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现代粮食职工队伍,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强化对现有职工的教育培训。 通过业务培训,帮助职工提高自身业务技能,以适应企业日常工作的需要。通过思想理论学习,帮助职工树立牢固的政治意识,正确认识当前粮食企业发展趋势和方向,自觉执行好各项管理制度,引导职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使职工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感,真正安心本职工作,提高干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在本职工作上建功立业。

      2 、改善工作条件。 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对企业基础设施进行维修,创造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对外形象。另一方面对粮食保管,输送设备要适时更新,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职工工作强度。第三企业要搞活经营,提高企业效益,让职工感受到粮食企业存在的发展机遇,感受到在粮食企业工作有奔头,提高职工工作信心。

      3 、拓宽引进职工的通道。 基层粮食收储企业无需引进高层次员工,基层企业可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不同工种的需要,向市局人事科提出申请,由市局人事科统一进行招聘,市局可通过不同渠道引进职工,如到大中专院校组织招聘,劳动力市场组织招聘,在原企业置换身份的粮食企业老职工中招聘等。

      4 、健全保障机制。 一方面要关注职工的物质利益。要保证职工工资收入逐年提高,并不低于当地职工工资平均水平,要为职工缴纳相应的保险,尽可能创造条件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如定期组织职工进行体检、利用闲时组织职工旅游、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等,这样既陶冶了职工的精神情操,又增进了职工的感情交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职工队伍。第三要着力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努力构筑一种公开、透明、参与的机制,让每个员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使每个员工都具有“主人翁”意识,这样既留住了员工,又激发了活力。

      总之,职工是企业的立根之本,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推进企业的全面可协调发展。(黄付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