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女孩高考超本二线 或因白血病无法录取

13.07.2016  00:08

  2011年,正在江苏省大港中学读高二的陈玲(化名)被查出患有慢性白血病,为了治病,她休学在家,高昂的医药费让她一度放弃读书的念头,在家门口的小超市做起了收银员。

  然而2014年9月,身体逐渐好转的陈玲再次重返高二课堂,一心想圆大学梦的她奋起直追,不仅在小高考中取得了双B,还在今年的高考中超出本二线23分。

  虽然“患有严重血液病不予录取”的高考政策让陈玲有些担心不能被录取,但这个坚强的小姑娘打动了一些爱心组织,承诺一旦陈玲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其将资助她4年的大学费用。

  5年前患上慢性白血病,她休学在家

  和大多数今年高考的学生不一样,大港中学毕业生陈玲是1994年出生的,“我比他们大了4岁。

  2011年5月,高二学生陈玲刚刚收到小高考通过的喜讯,然而,一个噩耗却击碎了这份喜悦,陈玲被检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一开始很无助,痛苦,也很绝望。”但在父母、家人、朋友、老师的关爱和帮助下,陈玲慢慢接受自己的病情,并开始积极治疗。

  陈玲说,相对于凶险的急性白血病,自己的病情还算比较平稳,只需要挂水,吃药,不过,治疗的药物非常昂贵,“仅仅只是格列卫药的费用每年都要7万多。”尽管在社会、学校、乡亲们的帮助下,陈玲勉强维持着用药,但是看到父母的劳累,这个懂事的女孩还是自己偷偷停了药,几个月后,父母发现陈玲停药的事,一家三口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在父母的努力劝说下,陈玲继续接受治疗,“我知道,他们只有我一个女儿,我是他们的希望。

  陈玲说,幸好那一年新政策出来了,新农保可以报销70%,“但是一年两万多也不是一个普通家庭随随便便拿得出的。

  陈玲的父亲在工厂工作,母亲在家里种田,父母的年收入合起来也只有三四万,“爸爸的工厂,学校,还有邻居们都给我捐款,我们也向亲戚借了一些钱。”懂事的陈玲实在不忍心看着父母为自己操碎了心,也想帮着家里分担一些压力。

  2012年下半年,身体刚刚恢复平稳的陈玲就找了家门口的一家小超市,上起了班,谈起当时的想法,这个文静的小姑娘坦承,“虽然我很想读书,但当时确实已经打算放弃了,病休了这么些年,身体和精力都跟不上,我们学校在城里,离家很远,家里人也不放心我。”就这样,陈玲在超市做了半年的收银员,因为超市几乎没什么人光顾,加上只上半天班,陈玲一个月也只有900元的收入。

  两年前,她重返课堂一心要圆大学梦

  这半年里,陈玲始终在挣扎,一方面,她渴望读书的心没有改变,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的病情逐渐稳定,可以尝试重新回到学校,“人生就这么放弃读书,其实还是有点可惜。”陈玲想着,私下去找了医生,将白天服用的药物改在了晚上,“我白天吃药会想吐,放在晚上吃就不会影响白天的学习。

  就这样,2014年9月,20岁的“大龄高中生”陈玲重新坐在了高二的课堂里,“病痛都不算什么,年龄又算的了什么。”陈玲说。

  “重新拾起四年前丢下的课本,知识点早已忘光,只能一步一步重来。班上的同学大多数比我小4岁,一开始总感觉自己融不进去,但他们可爱的笑脸让我知道,我和他们没什么不一样,只是比他们大了点而已。活到老学到老,很多老奶奶老爷爷还去学习新知识,我又何必那么在意年龄。大姐姐,是他们对我的称呼,我自然的接受,很开心能和他们一起学习。”陈玲在日志里这样写道。

  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但陈玲还是感到非常吃力,高二又面临一次小高考,因为吃药,陈玲的记忆不如从前,一遍两遍三遍,记不住就反复背反复记,从一开始的不及格,到最终的双B,陈玲终于在小高考中取得了阶段胜利,在高考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里,她整个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别人输了,还有机会重来,我输了,再也没有机会了。

  虽然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但陈玲还是取得了338分的成绩,超出本二线23分,填志愿时,她填报了离家最近的大学——江苏大学。

  虽然还有几天就可以等到录取结果,但陈玲的语气似乎并没有开心起来,原来,陈玲在填报志愿时才得知,几乎所有的大学都会写明,对于患有严重血液疾病者,不予录取。“我还特意查了百度,我这个是属于严重血液疾病的。”说起来,小姑娘有些伤感,“当时选择读书时,没想那么多,哪知道参加了高考,也有可能上不了大学。

  陈玲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大学,是她的梦想,“上不了大学,会成为我一生的遗憾。”(记者 郝多 钟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