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后注意“花式诈骗”出没

31.05.2016  12:35

  中国江苏网5月31日讯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近了。“根据往年的经验,围绕高考而设置的骗局,也将陆续而来。”昨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合大队副大队长王宝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往往会引发不法分子的链条式诈骗,主要集中在三个阶段:考前阶段、查分阶段、录取阶段,尤其要小心手机短信、附加非法链接等新型诈骗手段。

  考前阶段:

  出售考题,建虚假招生网站

  1

  今年5月初至5月18日之间,受害人潘某某与同学上网,被人以“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为由实施诈骗,5月10日、15日两次通过支付宝分别转账1000元,5月18日通过银行汇款方式汇款共计4300元。

  “这个时候,网站上与高考相关的信息大量高速增长,其中不乏一些钓鱼欺诈网站混杂其中,伺机诈骗。”王宝文告诉记者,据警方目前掌握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见考生及家长升学心切,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实施诈骗:一是声称可以搞到高考试卷和答案;二是提供“高科技、高性能、不会被发现”的作弊器材;三是许诺代考、替考;四是声称有关系通过“计划外”“定向生”等方式保证考生考上好大学等等。

  不法分子设置的钓鱼网站、发布的虚假信息,主要通过网站中“高考”等相关关键词的搜索,以及挂马高校网站等方式,进入考生及家长的视线当中。对此,警方提醒,千万不要轻信网络上的信息,“高考试卷能够在网上买到”这类说法绝不可信。

  “除在互联网上设立假网站外,今年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手机短信,声称‘出售高考试题’‘高考最新资讯’‘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等,并用附加非法链接等方式,植入手机病毒,窃取钱财。”王宝文提醒。

  查分阶段:

  谎称可以考分查询

  2

  据王宝文介绍,高考结束后,整个录取阶段,是高考诈骗的多发时间段,也是各种骗局层出不穷的阶段。综合往年经验,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理由,主要集中在教育补贴、考分查询等方面。

  教育补贴。一到高考结束,不法分子就会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向高考生发放助学金、减免学费、办理助学贷款为由实施诈骗。2013年6月14日至6月17日,三天时间内,我市警方就接到10余起考生家长因此被骗的报警。

  考分查询。2015年7月9日夜,金湖柏某某接到一条短息。短信里称,可查询高考成绩,并附有一个网址链接。柏某某点开网址后,按提示输入了他的工商银行卡号及密码。没过多久,就发现卡内6000元现金被盗。“短信附加非法链接,是近年来比较常见的诈骗形式,今年很有可能贯穿整个高考全过程。”王宝文提醒广大考试和家长,遇到来历不明的短信链接,千万不要点击,应直接删除。

  3

  录取阶段:

  诱哄家长和考生可以花钱上大学

  高考、分数查询等尘埃落定后,录取阶段的诈骗,就比较直接了当了,就是花钱保证上大学。据王宝文介绍,不法分子的行骗对象主要是低分考生,以及考分不理想、又想上更好大学的考生,惯用的“托辞”一般有以下三种。

  一是自称是高校或省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称有办法让“二本”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实施诈骗;有的还编造或伪造大学录取通知书,让当事人事先将学杂费打入其账户实施诈骗。

  二是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学生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数万元即可录取;

  三是向考生家长许诺能降分录取,骗取定向委培费等等。

  具体的操作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自称高校招生人员,携带高校招生宣传资料,诱骗学生及家长填报志愿。在取得家长的信任后,又强调录取的难度,暗示考生及家长慷慨出手;二是编造有军队院校地方招生指标,甚至伪造印章和部队证件,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三是有目的地在市区租房,设高校临时招生点、办事处,打着高校的旗号进行招生诈骗。待考生交纳了部分现金后,不法分子便携款逃跑。

  警方提醒,高考考生及家长,特别是低分考生和家长,遇到诈骗犯罪活动,要保持头脑冷静,并及时将情况向警方举报,谨防上当受骗。通讯员苏士金

  淮海晚报记者何剑峰

编辑: 顾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