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科技特派员”模式助推农村经济发展

15.02.2015  14:28

  近年来,高港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着力开展科技惠民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区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不断完善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推广“企业+科技特派员+市场+农户”的模式,共组织300多名科技特派员,充实到龙头企业,骨干产业,农村农业生产的前沿阵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势产业的提升,农民收入和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 
  一是科技特派员制度进一步完善。对科技特派员实行动态管理,科技特派员选聘工作,坚持“动态选聘、能进能出”的基本原则,实行年度考核制。对确有作为、绩效突出的科技特派员,实行连选年聘,重点扶持,帮助其扩大基地规模,增强实体实力,拓宽辐射带动面,真正让他们成为带动一方、做强一业的科技创业者、科技兴农的引路人;而对不适应、无作为、群众不满意的科技特派员实行解聘;有针对性地聘请省内外高级技术专家,加入特派员队伍;加大与农技协的沟通,通过农技协挑选了一批综合素质高、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充实到专家队伍中。采取技术培训、现场示范等形式,将科技、信息、管理等生产要素直接导入农业生产一线,实现了科技与农业的有机地结合,有效地促进了高港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市区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上给予倾斜,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申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是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进一步成熟。在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我区始终坚持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驱动,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与农户或基层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同体。科技特派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组建各种模式的利益共同体,有“公司+特派员+农户”的龙头企业,有“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也有“特派员+企业+基地+农户”的新机制。既抓基地建设、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也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农产品的深度开发,更注重产品的流通。通过利益共同体的发展,在农村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利益共同体项目的做大做强,带动全区农业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提高了科技特派员的收入与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格局。 
  三是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积极帮助当地确定产业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发展    “一村一品”,有效地组织起了农民发展专业化生产,带动了农民增收。我区科技特派员张杰同志凭着自己灵活的头脑,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依靠科技种植葡萄致富,并无偿向周边养殖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村周边农民共同走上科技致富路,成为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和致富能人。通过帮助蔬菜大棚种植户,在整个防治过程中全程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以点带面迅速发展,在他的帮助下,带动了60余户农民加入种植行列,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是农业产学研合作机制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区分别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武汉水生物研究所、省农科院、南农大、南中医等1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围绕我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蓝火计划”的实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重点推广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种植业、养殖业优良品种,为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组织广大农业企业参加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组织的各类培训以及产学研对接活动,为我区引进农业科技项目、人才,解决技术难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贡献。

来源:高港区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