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再发高温警报 请给最“热”的人送清凉

30.07.2015  10:25

  昨日,我省再次发布高温警报,未来几天仍将持续高温。烈日炙烤下,仍有不少人在忙碌。快递哥、交警……寻访这一个个最“”的人,在他们的岗位上,记者体验到这些普通人的辛劳。

  快递哥:一天爬楼300层

  29日上午10:00,无锡锡山区,室外温度36℃。记者骑车跟随快递哥王威涛去送快递。王威涛骑着电动三轮车,那一车货物有200多斤。在锡山区金锡苑小区,车刚停稳,王威涛抱着包裹跑上楼,记者紧赶慢赶,爬到6楼已气喘吁吁。

  “爬不动了吧。”王威涛打趣说,“这算不了什么,我一天要爬几十次楼。”夏天天热,客户都不愿下楼取件,所有楼上的客户,几乎都要他送到楼上。他最怕没电梯的楼房,大件重20多斤,独自搬上楼很耗体力。他一天最多爬楼300多层,晚上回到家,腿脚都不听使唤。

  不放心楼下的货,王威涛快速上楼,快速跑下楼。奔到楼下,记者身上的毛孔像打开的阀门,汗水汩汩直淌,衬衫湿透粘在背上。在车座下面,王威涛带了个特大的水壶,能装2斤水。“上午装一壶,下午装两壶,多补充水分才能防止中暑。”热得受不了,他也会买瓶冷饮,给自己降降温。

  下一站是桑达园小区,路上没有树荫,骑在滚烫的马路上,记者闷热难耐。当天,从早上8点多到下午6点,中午休息个把小时,王威涛要送130多件包裹。记者跟着跑了半个多小时,手臂被晒得通红,裤子被汗水浸透。

  王威涛干快递已有3年多,他说夏天就是“”,感觉整天泡在“蒸笼”里。为避开高温,他每天提早出门,中午休息一会。有性急的客户在网上查到货物到快递站了,中午就打电话催,他也顾不上休息,尽快把快件送到顾客手里。

  王威涛说,快递员工资实行计件制,送一件收入一块多钱,多劳多得,没什么高温福利。偶尔,网点老板会发矿泉水、冷饮和毛巾,碰上热心的客户,也会递饮料、水果,他从不要,但心里是开心的。

  空调管道工:45℃车间造清凉

  下午4点,地下6米的徐州火车站综合车间空调工区,温度超过45℃。记者从地上入口通道往下走,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再加上空调运行机组散发的热量,工作间的温度超过45℃。从早上8点上班,空调管道工甘徐一天要在岗位上忙碌12个小时。

  “你看,现在压力显示是0.6mpa。”甘徐带着记者查看压力表,平时不能低于0.4mpa,他得确保不断加压让制冷效果更好。这1000多平方米的工作间,布满各种机械和管道,是车站空调系统的“后台”。

  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徐州火车站暑期日均发送旅客超过4万。每天,甘徐要从值班室到地下工作间巡查二三十次,一次要呆10分钟,查看冷水进口温度、熔晶管温度等10多种技术参数以及机器运行情况。每隔两小时,他还要到地面候车室巡视,根据天气和人流等因素,随时调整供冷强弱。最近,天气实在太热,两套机组全天候满负荷运行。

  记者在地下工作间只呆了几分钟,便感觉有些憋闷,还有嗡嗡的机器轰鸣声,更让人难受。看到记者大汗淋漓,甘徐把记者领进值班室,这里装有空调。“我们24小时值守,只能在这里坐一会儿。”甘徐直言,他们的工作服湿了干,干了又湿,感觉是在洗桑拿,一天能喝掉一暖壶茶水。

  对于甘徐和工友们来说,每天最惬意的事是吃根盐水冰棒,车站在值班室给工友们配备冰箱,还送给他们可以免费领取的“冰糕票”。

  交警:一身警服“没干过

  上午10:40,南通市区青年路,温度35℃。记者跟随交警钟承栋短暂执勤。一离开屋子,完全祼露在阳光下,路面热气直往上冲,脸上辣辣的,记者站了十几分钟,后背和两腋全被汗水浸湿,跑到阴凉处一口气喝下大半瓶矿泉水,啥都没干,都觉得疲惫。

  钟承栋每天早上7点半上岗,晚六点半下岗,两个上下班高峰在路口“打手势”,其余时间都在路面巡逻。大热天,他系着腰带,挂着配件,背着执法记录仪,还穿着不透气的反光背心,一身装备近20斤重,身上警服一直“没干过”。

  执勤的路口,有休息用的岗亭,但没安装空调,岗亭里比外面还热。警队备足矿泉水,还发放仁丹、藿香正气水。但钟承栋常向周边店铺要热水喝,他说多喝热水能防中暑。感到有点不舒服时,他会有意识地休息。天再热,也不可能不上班,温度一高,交通事故反而多。

  钟承栋说,有人告诉他,有的反光背心带小风扇,能不能让交警也穿上这种背心,这样执勤也舒服些。

  厨师:“蒸笼”里面烹美味

  中午1:30,南京成贤街饭馆,气温36℃。记者在饭馆后场看厨师炒菜。一道帘子,两重天。外面小餐厅开着空调,还有电扇;帘子内,温度怕是有40℃,一进去热气烘人,像个蒸笼,全身立马冒汗。只见两个灶头熊熊大火,厨师张新煌挥勺炒鱼香肉丝,汗水顺着眉毛淌下来,他左手抓过毛巾抹抹,接着干活。

  后场逼仄,不过五六平方米,却收拾得洁净有序。各类调味品、菜品,摆放井井有条,没一丝异味。张新煌穿着小西装领工作服、戴着厨师帽。他在大饭店干过,喜欢整齐干净。这么热的天,他见不得到处乌糟糟,一乱,心情就烦。穿得精神,把自己当回事,顾客看得也放心。

  厨师也是老板,就在今年,张新煌辞职自己当老板。17岁干餐饮,每年最怕就是夏天。大饭店还好,后场宽敞,每月还多发两三百元高温补助;在小饭店打工最辛苦,再热,手脚也不敢慢一拍,客人少了,老板就死抠工资。

  正午最热,生意最好。附近东南大学的学生,周边小店的老板,爱到这里点盖浇饭。十几分钟里,小店一下挤进几名学生。一份饭,3分钟搞定。每端出一份饭,张新煌就拉开冰箱,喝一口冰镇矿泉水,再用毛巾抹一把汗。挥勺的手就没停过,汗也没停过,但他始终笑眯眯。

  张新煌在附近租了房子,两位帮工的房间,也有空调。“出门在外,不管天多热,老板好不好,自己要能照顾自己。”张新煌说。

  本报记者 敏琦 王岩 付奇 颜芳

  声 音 >>> 高温下的城市更需温情

  城市不会因为高温而停摆,高温下的城市更需要温情。无论快递哥、管道工,还是交警、厨师,都是城市运转不可缺少的齿轮。面对高温,人们习惯关注两三百元的高温津贴,固然津贴能让劳动者感受到制度的关怀,但当高温影响健康时,他们最需要的是喘一口气、歇一歇,和一角能躲开烈日的清凉。国家规定,最高气温达40℃以上,严禁室外露天作业;最高气温达35℃以上,要减少室外作业时间。这是起码的底线,但远远不够。

  不少人不把高温当危险,烈日下的劳作,还不时被视为坚忍勤恳的美德。没有比健康和生命更高的权益,社会需要普及高温风险意识。只有每名劳动者懂得自爱,学会自我保护,高温下的福利才会真正落到实处。“烧烤季”,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个单位,让户外劳动者在高温下停一停、歇一歇,给这些最“”的人送去清凉,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颜 芳

  播 报 >>> 今年高温日会少于往年

  29日,我省各地气温大多超过35℃高温红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晴热高温天气仍将持续。但与往年相比,今年我省大部地区首个高温日来得都比较晚。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梅介绍,降水偏多,日照时间少,导致气温很难升上去。同时,这与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有些异常也有关系。夏天平均会有多少个高温天?省气候中心专家说,以南京为例,1961-2012年平均15天左右,2000-2012年平均18天左右,趋势是越来越多。2013年多达37个,为50年来最多。不过,去年南京高温日只有10个左右。刘梅分析,预计今年整体上高温日数量应该会比往年少。 吴红梅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