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高新技术“芯片” 升级产业企业“版本”

24.08.2015  11:31


中国江苏网8月24日讯   今年上半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4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6倍,占工业产值比重65.02%。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达到4.9亿元,是2010年同期的2.3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户,是2010年的25倍。在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企业、产业乃至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今天,无论从总产值还是从企业、产品层面评估,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方面交出的这一组数据格外引人瞩目,令人赞叹。

新常态下,开发区如何实现新常态下新跨越,转型升级同步“上水平”、“创新是开发区发展的加速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毅指出,开发区处在产业集聚、特色化、高端化的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改革思维突破瓶颈制约,靠创新路径加快转型提质,切实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增创竞争优势,通过科技创新加速企业、产业的转型、提质和升级。

激发创造力 科技创新星火燎原

近日,省经信委公布2015年度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名单,开发区苏达电气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与校验装置和圣科智能的电机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线名列其中。全市仅此两家。近年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着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梯队,激励企业申请专利,加大产学研推进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不断激发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创新之火已呈燎原之势。

科技的确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驱动力。”江苏汉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大兵表示,企业在开展产学研合作中屡尝甜头,自成立以来,汉邦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先后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省工程中心和省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得到了良好收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色谱耗材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现建有多个省级研发创新平台,研发的多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奖,并于2014年获得由科技部颁发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如今,汉邦已申请180项专利,其中,已获受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和外观专利6项,已授权软件著作权4项,注册商标17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经济转型发展的源泉,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汉邦科技一样,注重科技创新的企业还有很多。仅今年上半年,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完成了660件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251件,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达到280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达到145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户,累计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0户,是2010年的25倍,苏达电气接地装置特性参数测试系统与校验装置、圣科智能的电机关键零部件加工生产线入选2015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累计已有6项产品入选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目录,在全市占比达54.55%。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是衡量科技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科技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支撑。近年来,该区新批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市新批总量的三成以上,连续三年保持了10户以上的高速增长,在全市高新企业数量占比达到1/3。在全省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中已从2010年的114位上升到2014年的18位,在2011年以来新升级或新设立的41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指标排名位列第9位。

培育生力军 台资高地能量爆发

众所周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淮安台资集聚的核心区,是全省乃至全国的台资高地,全市1065家台企中的大多数都聚集于此。近年来,台资企业在开发区的大力引导下利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富扬电子成功申报技术专利和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争取到近百万的经费支持,其柔性透明导电膜产品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膳魔师成功申报市高企,目前正在培育申报国家高企;臻鼎科技、宏恒胜也产生了外观专利,已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竞争力,改变了总部不在淮安无创新主动权的局面,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开发区经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针对台资企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没有方向,不会转;没有动力,不想转;没有人才、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不敢转;有的企业总部在外地无创新主动权等情况,开发区进行了针对性帮助。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对企业实行“面对面”、“一对一”服务,及时了解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产品情况、人员结构、资金等各方面需求,着力帮助企业利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在开发区温暖贴心的“保姆式服务”下,富扬电子、膳魔师、宏恒胜、臻鼎科技等台资企业成功步入转型升级的“上升轨道”。

为更好地促进台资转型升级,市政府也连连推出助力之举。近年来,我市不仅把高教园“搬进”了开发区,创造了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而且引进了中科院水生所淮安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淮安研究院、北大数研淮安研究院等一流研发团队,推动企业和院校“本地化对接”,为台资集聚转型提供一流的人力要素保障和智力支持。

生产机械化 技改扩能质效倍增

在当前经济下行、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的形势下,加快存量优化升级,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势在必行。”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毅在2015年工作会议上对当前形势作出了科学研判,认为园区必须引导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规模开展技术改造,盘活存量、现量,才能增强竞争能力。“通过激发发展动力、挖掘发展潜力推进‘二次开发’,立足现有资源和基础,挖掘盘活、提升激活、开放搞活,实现由粗放开发向精细开发、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根本转变。

今年7月底全面竣工投产的大地动物药品及饲料生产项目,正是江苏大地动物保健有限公司通过“异地技改”而建的新厂区。“我们正好抓住了开发区‘退二进三’的搬迁契机,加大设备和研发投入,以搬迁促转型,以技改增效益,今年刚刚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奖。”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厂区投资1.3亿元,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正昌全套颗粒机组,用机械手、机械臂代替人工,预计兽药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年开票可达8亿元,产能实现翻番。

记者了解到,开发区加快存量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实行“零地技改”、“异地技改”,取得了显著成效。卧龙电气电机技改、大通漆包线扩能改造、威灵串激电机改造和电抗器生产、农垦印刷绿色印刷项目、正昌饲料膨化车间技改等项目顺利实施,龙头企业装备水平进一步增强,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支柱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传统产业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结合城区“退二进三”,以实施易地改造为契机,鼓励工业企业进行提档升级,形成新优势。南瑞淮胜电缆一次设备产业基地二期项目、麦道农化光气及下游产品生产等项目、推进了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盐化工产业园区两个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

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已实施卧龙年产900万KW电机、大通新增7000吨漆包线等技改项目24个,完成技改投入5.7亿元。已投产的技改项目完成新增工业产值60.1亿元,拉动全区工业12个百分点。

保障立体化 科创战略地位凸显

通过专利申报培训,我们对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有了更加系统、清晰的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推动知识产权专利申报,增强自主创新的信心。”5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机械发明审查部副处长张旭波受邀亲自为开发区企业普及了知识产权申报保护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参加培训的企业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只要在科技项目孵化、专利申请、科技创新奖补、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有需求,都会有具体部门具体人员帮我们顺利解决。”近年来,开发区以推进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跨越为目标,从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上强化了科技创新的战略主体地位,为园区及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基础保障,落户在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区领导成员直接挂钩服务的江苏和兴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淮安富士康科技集团和华达利家具(淮安)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4家重点企业都真切体会到了开发区在科技创新的强力推动。

为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区以政策激励科技创新,出台《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对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成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两站三中心”以及专利申请和授权等方面均有资金支持,该政策已连续落实三年,累计科技创新政策奖励1000余万元。此外,为提高专利申报的及时性和成功率,开发区建立的“专利数据库检索系统”,集中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专利数据,给专利集中查询检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同时,开发区以平台助推科技创新,依托淮安留创园和淮安软件园两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以及科教产业园区内科研院所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依托“苏科贷”争取科技贷款,为6家区内中小企业争取科技贷款1000余万元,依托区内融胜、汇银两家科技小贷公司为50家中小企业提供约4000万元的贷款,有效缓解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该区还以服务助推科技创新,按照“一季度一个主题”的工作思路定期开展企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送科技到基层”、“知识产权保护”等实实在在的培训,帮助企业人员了解政策、开阔眼界。 (记者  杭卫东  彭智)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