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用奖金在母校设奖学金 孵化更多创客

27.05.2015  16:07

谢超的遍历机器人,通过激光测距和他研究的算法,遍历率能达到95%以上。

  中国江苏网5月27日讯 全省唯一高中生科技创新最高奖被他摘得,论文题目没几个人能看懂,可是他研究的目的很“简单”

  昨天,记者从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获悉,该校高三(9)班学生谢超的科技创新成果《基于航位推算法定位与深度优先遍历的未知环境遍历系统》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培源奖”是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最高奖项,全省共三项科技创新成果荣获该奖项,小学、初中、高中各一个,而谢超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中生。

   研究项目玄奥,曾被质疑是否自己完成

  当获奖名单和领奖通知下发到学校的时候,连学校领导都提出了疑问,“这个创新成果的题目把很多人都弄懵了,根本读不懂,这么高深的研究,不会是他爸爸的成果吧?如果是,那么这个奖就不要去领了,因为学校不鼓励这种做法。”校方老师表示,为了核实这项研究,学校还找到了谢超的班主任、通用技术老师以及他的同学来核实这件事。

  经过调查,这项研究成果确实是谢超独立完成的,“他的父亲从事的不是这方面工作,没有能力帮助他做这样专业的科技研究。而且他还展示了他的论文手写稿、手绘电路图、VB代码草稿、遍历系统测试照片。几十页草稿写得密密麻麻,展示了其艰辛的、执著的研究历程。”谢超的通用技术课老师石晓燕说,谢超对电子科技方面一直很感兴趣,高中三年一直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要说真正开始研究完全遍历算法,应该是从高二开始,历时一年多,反复演算、反复试验,查阅资料、向老师请教、在网上和网友讨论。”谢超表示,研究灵感来源于校园割草机,“我看到师傅在学校草坪上割草,空气中充满着青草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但是,工人师傅却很辛苦,推着割草机来回跑,大汗淋漓。我觉得这种劳动应当由智能机器人来完成。”如何在充满障碍物的未知环境中,让机器人绕开障碍,最大限度地“遍历”草坪,成为了谢超的研究方向。

   提出新算法,能让扫地机器人效率更高

  谢超的研究论文共49页,洋洋洒洒4余万字,不仅摘要、关键词、目录、参考文献等论文规范一应俱全。全文还分为绪论、定位方式分析、一代车、二代车、遍历算法、三代车、上位机监控软件、总结等8个章节,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创新成果。

  “他开发了一个由搭载传感器的模型车和上位机监控软件构成的完全遍历系统,提出了基于深度优先遍历的完全遍历算法,并通过演示、分析、比较证实了该算法的简单高效性。”石晓燕老师表示,所谓的遍历其实就是让系统尽可能不走重复的区域,一次性将所有的区域都走完。“遍历系统可以应用于遍历机器人,比如现在流行的扫地机器人、自动收割机、探矿机器人以及国防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石老师看来,谢超的研究完全就是靠自己的兴趣,“最开始的时候他到学校的‘想像·创造’课程基地去阅读相关书籍、到中国知网查阅相关资料、到利用基地的实验室进行试验,全是自己在弄,我主要负责为他提供好材料和场地。”而跟计算机老师学习的计算机语言以及在《基于IT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学习的论文写作、项目研究方法,给他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他又自学了新的计算机语言和通用技术课程,一遍又一遍地推算新算法,并反复做试验,经历三代车的试验,他最终采用超声波传感器来采集障碍信息,推算出的完全遍历新算法遍历率高达95%以上,比原来的算法在精度、效率、可行性方面要高得多。

谢超在参赛时的照片,正读高三的他在比赛期间还要“刷题”。

   用奖金在母校设奖学金,孵化更多创客

  谢超同学还获得了4千元的科技创新奖金。当记者问他打算如何使用这些奖金时,他说他想在省锡中设立“科技创新奖学金”,激励学弟学妹们进行科技创新。而凭借自己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成果,语数外成绩并不突出的他获得了西南科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并已通过了初试。

  他表示,他未来打算攻读他热爱的电子科技专业,并打算上大学后抽空回省锡中开设电子科技方面的课程,带着学弟学妹们一起做研究。谢超坦言,学校的科技创新环境、丰富的课程以及老师们给了自己非常大的自主研究空间。“所以我也想为学弟学妹们做点什么,进一步浓厚学校的科技创新氛围,把这种好的传统传承下去。”

  据悉,省锡中“想像·创造”课程基地是该校四大省级课程基地之一,与新南威尔士大学、江南大学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包括“工业设计”、“机器人设计”、“创客”等在内的近30门选修课程,而这里也正是谢超同学创造发明的孵化地。 (记者 叶向远)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