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将“走班制”再无同桌的你?南京有学校尝试实施很难

23.12.2014  13:58

龙虎网讯 “同桌的你”,我们或将再见。昨天,一条来自“人民日报”的微博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该微博称,教育部明确对高考改革,不少专家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学生将不再有一个固定的班级,一群朝夕相处的同学,也没有了班主任和“同桌的你”。

记者采访了两位曾经的高中生和一位亲历“走班制”的高中在校生,过来人都表示惋惜,亲历者却觉得“过虑了”。而南京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指出,南京有普通高中曾有过此类尝试,但要真正实施,还有不少困难。

预测

高中“走班制”,同桌将成为历史

据媒体报道,由于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中表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因此不少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以及专家都认为,今后高中很可能将采用“走班制”进行教学。

何为“走班制”?据报道,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大学教育就类似于“走班制”。相对于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中实行的固定班级教学模式,也就是相同的一群学生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3年,“走班制”不会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或根据学科的不同,或根据教学层次的不同,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这样一来,学生将不再有一个固定的班级,“同桌的你”就要消失了。

据了解,目前浙江省已经在全国率先试点高考改革,该省部分高中在校内一部分班级试点实行“走班制”,“主要是指分层次教学,即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9个高考科目的教学中,分为A和B两个层次,也有的学校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类班级适合学习程度更好的,B类班级则适合基础程度相对差一些的”。

反响

过来人惋惜,亲历者觉得“过虑

昨天看到这样的微博,不少网友留言发表意见,部分人对此表示支持,因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所长,扬长避短”,但多数人有异议,比如有网友认为“孩子还是要在集体中才能成长”。昨天记者也分别采访了一位70后、80后的高中过来人,他们均对此表示惋惜。不过一位正在尝试这种模式的南外国际部的女生却觉得这种担心多余了。

我不支持走班制,因为没有了美好的同桌往事。”70后的南京市民常先生认为,“走班制”固然有优势,但他不能接受高中生没有同班同学和同桌,“我曾经喜欢过高中同桌的女孩,虽然后来分道扬镳,但我仍然觉得很美好,这段经历不可替代。”他说。

80后李博飞是南京某单位的白领,他同样对可能“没有同桌”的高中表示惋惜。他说,高中是建立世界观的阶段,一个好同桌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老师和家长,“我的一个同桌就是这样,他知识很渊博也很有想法,他给过我很多的鼓励和指引,回头想想还是觉得很温暖”。

其实这个担心有点多余了”,南外国际部IB班的高三学生小吕所经历的高中教学模式正是类似于“走班制”,除了每天早上和中午各点一次名,同学们都在上着各自的课程,但她告诉记者,“不会交不到朋友,因为通过选课,兴趣相同的人经常在一起上课和交流,更容易成为朋友,只要约好了,照样是同桌”。

专家

南京有学校尝试,实施起来很难

其实南京的普通高中也有过这方面的尝试”,昨天,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谷力博士介绍,南师附中曾经实施过“走班制”,“他们和浙江部分高中的模式类似,按照不同的层次来分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上课的班级,此外还加入了一些学科的选择,当年这项教育创新还获了奖”。

谷力介绍,在国外,“走班制”是比较普遍的,“我曾经去过加拿大的一所高中,他们就是‘走班制’,学校会规定基础的必修学科,其他学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过不同学科的得分不同,像数学、物理这些抽象度高的学科得分就高,而像厨艺、木工等操作性的学科相对得分较低。这样好处是既能教给学生基础知识,也能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

不过谷力也指出,目前国内普通高中要实施“走班制”难度很大,“首先,高考制度要改革,如果还是唯分数论,即便是‘走班制’,学生还是会趋利化地去学更容易得高分的学科;其次,学校要有一定的规模,能开设足够丰富的课程,教师之间也要有相对的差异性,否则也会沦为一种形式。”金陵晚报记者 潘冬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叶真

滨江新城新增三个新型公交站台方便市民候车
昨天,市民刘女士乘坐公交车到市政府西大门时发现,靖江网
北大商学院镇江总裁班“牵手”城南挖掘商机
北大纵横商学院江苏分院镇江总裁班学员日前组团来到我靖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