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学有个梦想 就是把“豆丹”推广到全国

25.02.2015  17:33

  江南时报记者徐生权

  豆丹锅贴很美味。

  豆丹

  中国江苏网2月25日讯 大年初四晚,高三同学聚会。从2004年高中毕业至今,已是11年的光阴从我们的指间流过。觥筹交错间,大伙自报近况,说了在哪工作如何如何。同学晓元在北京一家造船的国企工作,待他介绍完,我们数学老师“龙哥”忽然说道:“晓元,你现在的工作离你当初的梦想有点远啊。”大伙听后都笑了起来,谁都知道,晓元同学读高中时,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过,他以后的梦想,就是把我们灌云县的美食“豆丹”推广到全国,如今的工作却是造船去了。大伙调侃:“他现在造船,是为了将来把豆丹运出去,是‘曲线救丹’。”江南时报记者徐生权

   “豆丹”上市

  家家户户跟赶集似的去买

  晓元说把灌云“豆丹”推广到全国,还是十几年前读高中时的旧事,如今再提起“豆丹”,怕是不用晓元推广,不少外地食客对这道美食也是有所耳闻。其实“豆丹”这个东西,从东北到西南,有豆科植物生长的地方,都会有“豆丹”,它不过是豆天蛾的幼虫,成虫时长约5厘米,跟大拇指一般粗细,嫩绿色。说白了,它就是大豆地里的虫子,很多人都见过。但要是论吃“豆丹”,恐怕怎么也比不过咱们灌云人。

  夏日时节,正是“豆丹”上市时,以前在县城的东北角有一个农贸市场,成了城区里最大的一个“豆丹”集散地,家家户户都跟赶集似的到那挑选“豆丹”。卖家有时就直接在路边铺上一块油毡布,上面铺些细沙,任凭“豆丹”在上面“蠕动”打滚,越是闹得欢,就越容易被买走。有时地上摆不下了,卖家就直接在卡车上开卖了起来,这些卡车都是从山东、安徽等地过来的,谁让“豆丹”各地都长,就我们灌云人爱吃呢。

  我到南京读书后,我一个研究生老师知道我是连云港人之后,第一件跟我提起的事情就是她去连云港的时候,一天去菜场买菜,很惊讶地看到一个摊位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着,她挤破脑袋钻进去之后,才发现大家在买的是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大虫子,吓得立马退了出来。

  可见,连云港灌云一带的买“豆丹”到底有多疯狂。

   要让外地人吃

  只能吃完再告诉他是什么

  其实我老师只是看到了购买“豆丹”这一环节,她没有看到的是家家户户在路边“擀豆丹”的盛景。那场面更是“惊心动魄”,只见家庭主妇拿起擀面杖,在磨刀石或是搓衣板上,对准一条“豆丹”,从头至尾顺势擀下去,“豆丹”就肉身分离了。除去杂质,擀出来的豆丹肉青中带白,中间会有一块淡黄色的油,宛如碧玉,然后蒸炒烹炸,就看各家的炒菜功夫了。不过不管怎么做,出锅“豆丹”的口感总是极好的,要不然怎么会有不少外地食客“慕名而来”呢。不过对于一些“胆小”的外地人,灌云人总是连哄带骗让他们吃下这道菜,吃之前绝不告诉他们这是什么,等吃完了,再告诉他们这是大虫子。不少外地人大呼上当之余,忽然觉得口感还是不错的。

  作为一个灌云人,从小到大,已在饭桌上跟“豆丹”相遇过无数次。

  即使在冬天,灌云人还是想出了把夏天的“豆丹”冷冻起来吃的办法。现在随着温室大棚技术的发展,冬天吃到新鲜“豆丹”也不是什么难事。

  以前过年回家,亲戚朋友招待我们这些外地回来的孩子,总是要烧一盘热气腾腾的“豆丹”,在氤氲热气中,一家人吃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

  有一回,在外地饭店,也吃到了“豆丹”,但忽然觉得不是家乡那个味儿了。

  要吃“豆丹”,还是得回灌云。

  那里不是“豆丹”的故乡,却有最会吃“豆丹”的人。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