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台专家首次完整揭示银河系“外旋臂”秘密

24.03.2016  11:00

  记者23日获悉,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研究团组利用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望远镜,首次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位于银河系第二象限处的“外旋臂”分子气体结构。该成果对研究银河系的形成等大有裨益,将在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上发表。

  假如给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画一幅“肖像”,可以看到它是有一个旋涡结构的旋涡星系,由1个银心和2条或者4条旋臂构成。这些旋臂,就像银河系的手臂一样,层层环绕在银心的外侧。“外旋臂”是银河系的一条主旋臂,在银道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处,大约距离我们1.6万-2.3万光年。由于距离如此之远,它的分子气体信号十分微弱,以往的巡天只能探测到该旋臂上的极少数明亮的分子辐射。“银河画卷”巡天研究团组利用青海观测站13.7m毫米波望远镜,在银经100°—150°范围内共探测到了457块位于外旋臂上的分子云,其中332块是新发现的,分子云总质量超过300万太阳质量。

  据了解,正在进行的“银河画卷”巡天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灵敏度、大尺度以及无偏的CO分子谱线巡天。该项目对于我们银河系结构的发现已经取得了多项进展,包括2015年公布的“银河系新旋臂”的发现。(吴红梅)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