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公祭日特别报道:

16.12.2014  14:17

     中国矿业大学开展国家公祭日系列主题活动

  2014年12月13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77周年祭日,也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矿业大学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祭奠活动,深切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唤起师生团结一心、振作力量,坚守对和平的向往,推动民族不断走向复兴。

  12月13日清晨,该校南湖校区广场上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武装部及校团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公祭日签名活动、公祭日和平徽贴发放活动。中国矿业大学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QQ等网络宣传平台以“国家公祭日”为关键词发送了头条消息,警示大家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与此同时,师生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通过微博话题讨论、网上悼念献祭等形式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追思之情。

  上午,千余名师生们佩戴和平徽贴,沉重哀悼了在南京大屠杀当中死难的同胞们。默哀仪式结束后,师生们纷纷在“12·13公祭”展板上签名并贴上小白花。同时,校国防教育协会也举办了长城贴砖以及发放公祭日宣传教育传单等活动,并由专门的讲解员为到场的同学们讲述历史。全校众多大学生还通过摆出“300000”的队形、高举“祭”字形式祭奠惨遭日本侵略军屠杀的国人,祭奠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先烈,激发广大同学为祖国强大、民族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坚强决心。

  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社团联合会主要学生干部集中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直播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跟随电视直播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观看结束后,学生干部组织召开了“青年勇担历史责任”主题研讨会。同学们围绕“国家设立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历史惨案”“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等内容展开了讨论,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东南大学组织收看电视直播“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东南大学师生集中关注国家公祭仪式相关活动,认真聆听了习总书记讲话,组织专题座谈会,师生表达了自己收看活动直播和聆听习总书记讲话的感受和体悟。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对遇难同胞献上最深切的哀思和最庄重的祭奠,将历史的记忆永久保存。东南大学学生会主席说,要奋发学习,使每一个中国人过上幸福且有尊严的生活;励精图治,使中华民族更加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东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席说,当防空警报再次在耳边响起时,让我想起当年战争初期国家的积贫积弱,意识到国家只有富强才能抵御外侮强敌,民众只有爱国血性方能团结保家,将以此激励全体研究生同学铭记历史、开创未来!

  该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防生李同学说,作为一名国防生,要铭记历史,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一人力量虽然渺小,但千千万万站立在国防第一线的人民卫士的力量汇聚起来,就是新中国和平发展的坚强后盾。人文学院本科生蒋同学说,让我们正视和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痛的历史,只有尊重生命的人才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只有正视历史的人才会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捍卫和平的人才是真正热爱世界,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做贡献!

  从11月底开始,学校集中开展了东南大学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主题活动。在为期半个月时间里,团委和各院系组织了主题“寇能覆之,我必兴之,勿忘国耻,圆梦中华”的35个主题活动,增强了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起对和平的珍惜,增强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勇气与毅力。

   江南大学开展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系列纪念活动

  江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公祭号召,结合学校实际,通过“转发纪念照片”“公祭加砖”等活动开展了以“勿忘国耻·青春同祭”为主题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师生铭记历史,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发奋图强,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收到了良好成效。

  举办“公祭加砖”系列活动。生工学院组织学生在无锡市烈士陵园组织了祭扫烈士墓活动,在纪念塔前举行了默哀和鲜花仪式并参观了烈士史料陈列馆。与此同时,开展了“转发纪念照片”、“公祭加砖”等活动。在“转发纪念照片”活动中,青年学子自发拍摄了一组题板文字呼吁纪念照片,用题板上的文字呼吁更多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历史,更好地珍惜和平生活,在学生中广泛传播。在“公祭加砖”活动中,学院依托网络平台——“众志成城•为了永不忘却的国家记忆”,组织师生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向城墙进行虚拟捐砖,激发众志成城的爱国之情。

  发起“缅怀先烈,勿忘国耻,向正能量出发”公祭日活动。北美学院开展集体悼念,广大青年学子手托蜡烛,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革命先烈和在南京大屠杀中死去的同胞默哀。随后进行演讲交流,学生代表慷慨激昂吐诉出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烈士无限的景仰,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缅怀过去,放眼未来,青年们坚定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决心。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化工学院团支部召开主题班会,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相关视频资料等形式回顾历史,就中日人民对南京大屠杀观点不一的现象展开讨论。同时在学生宿舍园区发起写心愿、送纸花活动,感染路过的同学积极了解国家公祭日的背景情况,现场制作并献出小白花以示哀悼,号召同学在便利贴上写下对遇难同胞的哀思、对祖国富强的祝愿等,使更多的青年都参与到祭奠活动中来。

  组织开展“岁月无疆,英雄不朽”的网络公祭活动。法学院组织各团支部、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在国家公祭日前后通过新浪、腾讯微博积极参与“12·13,岁月无疆,英雄不朽”的话题讨论活动。活动在线上得到了积极响应,通过互动,青年明确了不忘历史教训,捍卫和平的神圣使命,并表示要以昂扬的姿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

  开展国家公祭日知识问答活动。理学院利用第6期预备党员培训班学习之际,组织全体学员开展了“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等知识问答活动。与此同时,团委结合开展纪念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开展网上祭奠活动;依托党团共建,在各个班级开展“为了忘却的纪念”网上团日活动。

   江苏师范大学开展国家公祭日系列纪念活动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国家公祭日的指示精神,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加强师生爱国主义教育,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激发广大师生为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江苏师范大学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国家公祭日系列纪念活动。

      学校开展国家公祭日师生网上祭奠活动,专门搭建网络和手机端国家公祭日网上祭奠平台,组织引导师生登录平台开展“鞠躬”或“鲜花”,激发师生铭记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收看公祭日现场直播和相关教育纪录片;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组织师生观看12月13日上午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公祭仪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公祭仪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师生观看立足南京大屠杀的时代反思及反应其真实故事的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

  广大师生普遍认为,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大屠杀是国耻,是中华民族的创伤,也是世界现代文明史上的一场灾难,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对人权的维护和捍卫,进一步彰显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权的尊重,让人们铭记这段血凝的历史,对于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首个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

  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公祭日,为了让大家铭记历史,勿忘国耻,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2月12日开展了“读懂历史的泪,敲响今天的钟”——国家首个国家公祭日系列纪念活动,全校近千名师生参加活动。

  12月12日早上9点,活动正式开始,该校学生代表进行了相关活动的具体解说,就本次活动的意义向大家做了具体阐述。在解说员强调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之后,大家进行了现场签名仪式,以此祭奠那段哀痛的历史。晚上6点30分集体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南京》,真切感受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公祭仪式是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历史需要铭记,但更重要的是知耻而后勇。开展纪念国家公祭日系列活动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大家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
                                                            (来源:东南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