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陶王桃园"教育小镇"印象——家家都出大学生

22.05.2015  17:58

  

    家里出了大学生,王桃园村村委会给王春凤家门口挂上光荣牌,把王大嫂乐得都合不拢嘴了。

  

  王桃园书屋成为村里孩子们放学后的好去处。

  

  

  王桃园小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给村里路边栽种的绿植浇水,为绿化美化家乡出力。

  曾几何时,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古县馆陶因县域内的古漕运码头和名臣魏征故里闻名遐迩。如今,又因为一个小村落在教育上的传奇故事受人瞩目。

  这个村,就是王桃园。一个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因为崇尚教育,几乎家家都培养出了大学生,成为当地民众竞相传颂的一段佳话。如今的王桃园,被人们称作现代“进士村”,也成为馆陶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教育小镇”。

  乙未东风轻拂中,记者专程赶往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小村庄,感受她的动人魅力。是日,碧空如洗,春光明媚。从县城驱车不到一小时,就抵达了位于馆陶县东北部、冀鲁两省交界处的王桃园。步入王桃园村,眼里看到的是整洁的街道、盛开的桃花、人们的笑脸,耳中听到的是村里播放的轻音乐,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

  “这个村一共125户人家、500多口人,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以来,已经先后走出了115名大学生。”站在村委会专门兴建的“学子之家”大学生光荣榜前,王桃园中心校校长张瑞晨向记者介绍。

  “刚恢复高考时,温广成、温金英、王兴林、王书霞、王付林等成为村里走出的第一批大学生,通过受教育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他们的奋斗故事,成了村民鼓励孩子刻苦学习的动力。这个村也从此逐渐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风气。”开始工作时就在王桃园小学教书的退休老教师王长祥见证了王桃园教育的发展。

  在王桃园,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每逢有学生考上大学,都是村里的大喜事。每逢哪家出了大学生,村委会都会到家里祝贺,并在这家门口挂上光荣牌。在王春凤大嫂家的光荣牌上,记者看到她的孩子写的一句话:“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些几乎每家门前都有的光荣牌,成了村里的一道亮丽风景。

  “置家不如教子。教育孩子就跟种地一样,‘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可不能光看眼前,耽误孩子的前程。”在整洁漂亮的王桃园小学校园里,61岁的村民王孟福的一番话让记者肃然起敬。

  据馆陶县教育局局长张国平介绍,从2013年开始,王桃园村陆续建起书画文化长廊、麦场文化游乐园、乡间昆虫博物馆、土房子故事坊、老军人故居、农耕文化体验场,再加上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王芾笠回乡开设的书画工作室,处处成为村里孩子的乐园、乡邻们称道的好去处。

  “农村城镇化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生活。打造沉静安宁、书香浓郁的‘教育小镇’,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个很好的模式。”馆陶县县委书记谢继炯说。(记者 张学军 周洪松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