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再现大报恩寺塔被毁前原貌

11.12.2015  08:33

  南京市规划局昨举办“规划开放日”活动市民可在这里寻找到“城市记忆

  “深闺”中的长江大桥建设图纸露面

  ▲大报恩寺图纸

  ▼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图纸

  ▲市民在参观民国时期的南京城建规划资料

  

  城市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物质文化的承载体之一。然而,承载城市记忆的不仅仅有一座座的建筑物、成片的历史街区、遗址、老街、老字号、名人故居等等,更有记载这些物质遗产的创生、演变的软成果——档案。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就是一个保存城市记忆成果的部门。

  昨天,南京市规划局举办“规划开放日”活动,带市民走进位于王府大街120号的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在这里,市民可以查到清嘉庆年间的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南京现存最早的工程建设许可证,还有那部基本奠定了南京城市格局、框架的80多年前的《首都计划》。交汇点记者黄勇

  撼世珍藏

  报恩寺琉璃宝塔长啥样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已初定本月中旬后期开园。在这里,您不但能看到明代的御制大报恩寺碑和龟趺;还能看到天王殿、大雄宝殿、琉璃塔、观音殿等三大殿遗址,这也是全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寺庙遗址所在地。更古今交融的是,在这里你能进入新建的大报恩塔瞻礼千年地宫,还能登10层塔(第10层一般不开放)纵览中华门内外的秦淮河两岸风光。

  在昨天的档案中,一幅“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复制品惊艳了所有人。题头为“第一塔”,下有“江南报恩寺琉璃宝塔全图”,并有塔的整体模样。这也是大报恩寺塔由西方人写生画作和国人自己绘画中最为著名的一幅,由民国学者张惠衣从清代“海关报告”里转引到他的传世名著《金陵大报恩寺塔志》中。

  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周健民介绍,这张拓本是原版的嘉庆五至七年原画的复制品,这座塔最后毁于咸丰年间。“我们特意请南京市博物馆鉴定过,认为此图为一张完整的嘉庆五至七年原物复制品,再现了大报恩寺塔被毁以前50年的原貌。这幅拓本也堪称镇馆之宝。

  镇馆之宝

  《首都计划》唯一英文版

  一座城市常常有一些去处或植物让人留恋,而南京无疑是法国梧桐。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座城市曾经一片荒芜,行道树和公园几乎没有,连千百年来一向葱茏的紫金山,也因此前太平天国的连年鏖战而林木尽毁。从荒芜到“绿都”,这一切正是因为《首都计划》的实施。

  城建档案馆内的浩瀚城建规划档案中,全世界唯一的一本《首都计划》英文版堪称“镇馆之宝”。里面内容全是英文打字机打印,内有美国设计者墨菲和古力治亲笔签名,总页数528页,内含照片130张,插图59幅。

  80多年前,民国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为了《首都计划》能沿用百年,当时请来的“智囊团”中有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但当时的两位外国规划大师成了关键人物,协力为南京编制出了2400多年建城史中“最具影响”的这次规划。

  “《首都计划》是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也是南京城市规划史上第一部正规的规划文本。也正是得益于这些档案的保存,还能让21世纪的南京人了解到当初南京城的风貌。”周健民说,按照该规划进行的城市布局、功能分区、道路系统等设施,构成了今天南京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基本框架。其中,“按照国际标准、综合分区规划”被视作《首都计划》留给南京最大的遗产。城市空间布局以“同心圆式四面平均开展,渐成圆形之势”以避免出现一部分过于繁华,一部分过于零乱的局面,让整个城市得以均衡发展。

  根据档案显示,《首都计划》以鼓楼为中心,划出一个覆盖855平方公里的椭圆形市区;市行政区设在城墙之内的大钟亭、五台山两处,与中央政治区一样,都采用“改良式中国建筑”风格;而在重点打造的新街口商业区,还采用了20世纪初巴黎总建筑师艾纳尔·赫纳德设计的环岛式交叉路口,这一设计几乎沿用至今。

  除了《首都计划》,南京不少民国建筑的前世今生也能查到,如新都大戏院(现胜利电影院)、(民国)美国大使馆、英国领事馆等。“这些民国建设档案数字化完成几近一半,大概为400多件(卷)。

  保护瑰宝

  为明城墙申遗提供一手资料

  “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已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南京是牵头城市。明城墙是历史遗留给南京的瑰宝。周健民透露,城市建设档案馆保存着上世纪50年代南京城墙普查测绘、修缮维护、拆除档案资料等,“1954年实测时,所剩城墙全长还有33.676公里,仍然为全球之冠”。

  岁月侵蚀,风吹日晒,为了保护破损严重的南京明城墙,南京市城墙管理等部门自1990年起多次到城建档案馆查阅有关城墙的档案、资料,先后为台城段、解放门至九华山段、中华门、中山门等处城墙的维修、加固制订方案和施工计划。“1996年宁沪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工程需建设两条隧道穿越中山门,也是在查阅了大量档案后,设计施工的。

  今年2月5日,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为台城段城门(解放门)城墙安全鉴定到城建馆查询相关图纸。周健民说,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查档时,查档工作人员发现相关图纸竟然是馆内珍品库硫酸纸质珍贵档案。

  考虑到今后可能还会再用,最终馆里采用了特殊工艺为城墙保护中心提供了1951-1952年间南京市城建局新建台城城门的钢筋表、屋顶钢筋竣工图、楼层平面竣工图等复印件。

  南京地标

  助力长江大桥明年封闭大修

  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南京的一大地标。扬子江隧道(纬三路过江通道的大名)即将开通,长江五桥也开建在即,这为伤痕累累的长江大桥明年封闭大修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周健民透露,“馆内完整保存了当时设计施工时的建筑方案和图纸,在数次修复大桥中提供了资料,发挥巨大作用。2008年6月2日凌晨,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第一桥孔(63号桥孔)发生火灾,导致引桥受损严重。由于情况紧急,第二天大桥抢险小组的同志到我馆调阅大桥图纸,我馆向其提供了引桥、双曲拱桥的结构图纸,为引桥的修复和加固赢得了时间。”今年8月17日,南京市交通局在官网发布“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维修改造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公示”,首次对外公布大修初步方案。“9月14号,我们提供了大桥南北引桥与回龙桥的相关建设档案,用于大桥检测、维修和改造。我们在保护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档案的前提下,克服了图纸褪色、蓝底白线条蓝图复印效果不好等问题,以最快的速度为市交通局和中铁大桥(南京)桥隧诊治有限公司提供了复印件。

  当代作用

  为查阅规划档案提供事实依据

  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成立于1980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城建档案馆之一,其前身可追溯至解放初期成立的南京市城建局档案资料室,“全国大概有610家城建档案馆,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家,一家是上海城建档案馆,接收了以前租界区工务局的档案,而另一家就是南京城建档案馆,因为南京市城建局档案资料室继承保管了民国时期原南京市工务局的技术档案。”周健民自豪地说。

  “目前馆里藏有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档案30万卷,主要有1929年至2005年各轮次南京城市规划;1949年至2012年建设用地规划档案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执照);道路桥梁、供水公交、水利防洪等市政基础和公用设施工程档案;铁路、公路、航空和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档案;住宅、行政、科研、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民用建筑工程档案等,排架长度达12000多延长米。

  “2005年起,开展了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目前建立了全部馆藏档案项目、案卷、文件三级著录信息共210万条的档案数据库,完成了90万份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档案的全文数字化管理。”周健民也欢迎喜欢研究南京城市城建规划脉络、渊源的人前来查档。

  据统计,今年1—11月,该馆接待查档单位(个人)3584个(人次),其中市民个人查档614人次,占17%;调阅各类城建档案8559卷,提供图纸复印11046米,文字材料6万张,另提供图纸扫描982幅。今年3月,宝塔桥燕江小区的业主们来调取图纸——原来,作为小区组成部分之一的地下室被物业用于从事相关经营性活动,通过查阅档案,业主们找到了地下室规划用途的证明,为维权提供了铁的事实依据。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