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江苏食药安全源头治理和打假成效明显

04.02.2016  16:47

  从近日召开的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暨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2015年,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不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打假治劣力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统计,全年累计查处食品药品行政违法案件12588件,罚没款1.39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5个,取缔无证经营户417个,停业整顿25家,吊销许可证7个,移送公安机关查办涉嫌犯罪案件233件。其中,案值超千万元的案件41件,公安部挂牌督办26件、国家总局挂牌督办24件。

  为了加强食用农产品的源头治理,江苏省局与省农委签订了《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合作协议》,建立定期会商联络机制,共同研究解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加强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监管。为了加强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江苏省局以问题为导向,集中组织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全年超额完成国抽任务8415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165批次、问题样品86批次;完成省抽1万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163批次;国抽、省抽不合格和问题样品核查处置率均达100%。为了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江苏省局大力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截至11月底,全系统累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和餐饮单位52.45万家次;加大对空心胶囊、大型批发企业等重点监管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

  在打假治劣上,江苏省局坚持把严惩重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与省公安厅联合举办首届食药打假战略联盟峰会,完善行刑衔接机制,先后组织开展了食品药品安全打假、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利用互联网制售假劣药品化妆品、中药饮片和银杏叶药品专项检查等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泰州市局联合公安、海关等部门查办的4·23非法走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牛肉案、徐州市铜山区局联合公安机关查办的6·26特大制售假药和有毒有害食品案等大案要案的成功破获,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打假治劣上,江苏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苏州市局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重拳出击,深入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行动。在“食品安全放心行动”方面,集中开展桶装饮用水、月饼(糕点)、冷冻肉品、含铝食品添加剂、学校食堂、企业和工地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等七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5万多人次,检查单位14万多户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903件,罚没金额1836.9万元,退市不合格食品829吨,移送公安案件12起。在“药品安全放心行动”方面,组织实施了药品安全打假、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违法广告等等11个专项整治,狠抓大案要案查处,全市共立案查处“三品一械”违法违规案件105件,货值金额100余万元,罚没款近400万元,移送公安药品案件或线索9件,向公安部门出具假药认定函40件,认定假药品种140个,协同公安部门取缔、打击制假售假窝点10多个,协同破获了7例公安部督办案件。

  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治理和打假治劣永远在路上。2016年,江苏省局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惩重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一方面,将突出抓好重点专项整治行动,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最棘手、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强力推进实施一批针对性强的专项整治行动。食品安全整治上,将以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食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学校食堂、农村集体聚餐、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等为重点对象,以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食品添加剂、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为重点品种,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整治上,重点开展制售假劣药品、假冒知名品牌药品、非法进口药品、透明质酸钠、美白类化妆品非法添加、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等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将强化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严惩重处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充分发挥“四方联席会议”“打假保名牌”等工作机制作用,积极推动公安机关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设立警务室,建立更加紧密的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合作机制。(食药宣)

                                                                                                                                        (扬子晚报,2016年2月4日,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