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五黄”背后 苏州人讲究时令的精致

22.06.2015  14:38

居民在家包粽子。

两位居民在挑选、购买咸鸭蛋。

在古代,五月初五是恶日,从先秦时期起,这一天就是不吉之日。苏州旧俗中五月称毒月,端午有五色五黄避五毒的习俗。其中五毒,指的是蛇、蝎、壁虎、蟾蜍、蜈蚣;五色指的是拴在孩子手腕上的青、白、红、黑、蓝五色丝线,用于驱鬼避疫;而五黄,指的就是在端午当天一定要五种黄色的食材:黄鳝、黄鱼、黄瓜、雄黄酒、咸鸭蛋黄。

时至今日,每到端午前,苏州市场上的五黄总是卖得格外紧俏,一些有心的主妇甚至费尽心思购齐各种食材,亲自为家人做一桌正宗端午宴。在现代人被空调、钢筋混凝土围绕着的生活中,避五毒的需求早已变淡,吃五黄的习俗却依然延续着。因为除了驱虫辟邪的作用外,吃五黄更是苏州饮食不时不食的精髓所在——跟着时令吃,这一习惯在千百年后依然影响着现代苏州人的生活。

市井扫描:购齐“五黄”是百姓过节的一部分

屈国昌今年71岁,家住观前街道的颜家巷,他身上有着地地道道老派苏州人的气质和特征:爱美食,讲究生活,舍得为美食花费精力。端午当天一大早,他骑着电瓶车专程赶到娄门菜场进行大采购,为的就是一次性购齐制作“五黄”的所有食材。“大部分都是常见的食物,就是价格比平时要高一点。”屈师傅告诉记者,和他有同样想法的市民还不少,他在菜场见到好几位老朋友,大家都希望赶个大早,买到最新鲜的黄鳝、黄鱼和黄瓜。唯一的遗憾是雄黄如今买不到了,屈师傅只得用黄酒代替,将它作为烧菜的配料,也算凑齐了“五黄”。

对于十分重视食材品质的苏州人来说,把质量上好的“五黄”买齐实在是个琐碎的过程,比如黄鳝和黄鱼一定要挑新鲜肉肥的,黄瓜必定是地产的为最佳,而咸鸭蛋一定要鲜得冒油才好——买每样食材都是一门技术活且极费精力,但屈师傅却说:“过节不就该忙一点吗?买这些东西的过程里,才有过端午节的样子。”屈师傅回忆,从他很小的时候开始,爷爷辈、父亲辈就是这样过端午的,“不过那时候中药店还能买到雄黄,我母亲会把雄黄搅拌在老酒里,在我额头画个王字,再在脚心抹一点。”和屈师傅一样,许多苏州老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一大堆关于端午节习俗的片段,即使他们有时并不清楚究竟为什么要在端午这一日吃“五黄”,但依然“执拗”地沿袭着这一传统,为家人祈祷一个无恙的夏天。

有趣的是,当记者在网络上搜索“五黄”时,除上述五种食物外,不同区域的习俗中还有细微差别,如有的地区人们不吃雄黄酒而以仔鹅代替,有的地区则以黄豆裹的粽子作为“五黄”之一。更有甚者,有些地区不但有吃“五黄”的习俗,还有吃“五红”、“三白”的习俗,但具体是哪五样则是众说纷纭。记者以这个问题询问屈师傅时,他表示并未听说过:“我只是按照我的爷爷、爸爸传下来的菜谱在做,身边的邻居、朋友也都是这个做法。”

寻根探源:习俗源于苏州人不时不食的执着?

姑苏古城往西,沿着一条胥江,在吴中区胥口镇的各个村落里,伍子胥的精神早已深深植入人们的骨髓、融入他们的生活,相传这里是伍子胥抛尸入江所在地,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不但建起了伍子胥墓和胥王庙,还把伍子胥率领开挖的运河命名为胥江,把附近的小山命名为胥山,濒临的太湖命名为胥湖。因为伍子胥,这里的百姓沿袭了最传统而隆重的端午习俗,每年端午节,世界各地的伍氏后裔会聚集在此举行大型祭祖活动。胥口镇文体中心副主任李庆华,参与筹办过历次伍氏祭祖活动,他也是当地有名的端午习俗专家。

讲起端午节食“五黄”的习俗缘由,李庆华刹不住车似的侃侃而谈:五月被古人视为毒月或恶月,农历五月初五在古人看来是最不吉利的一天,连在这一天出生的孩子也被看作不吉,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就因为是五月五日出生,父亲曾叫母亲将他扔掉,幸好最后母亲偷偷将他藏了起来,使他免于夭折。在过去,苏州人在这一天有很多禁忌,比如忌晒床上的席子、忌用茅草盖房子等。为了“破”这种不祥,人们也想出很多办法,比如未满周岁的孩子在这天要去外婆家“躲午”、挂钟馗像、用艾草和菖蒲烧汤沐浴等。李庆华告诉记者,“五黄”之一的雄黄酒也是禳解端午之毒的方法之一。在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的节令习俗的《清嘉录》中,有史料验证了李庆华的说法:“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手足心,随洒墙壁间,以驱毒虫。”农历五月,天气开始变得湿热,在古代这也是疫情开始流行、蛇虫活动变得活跃的时候,过去人们不懂科学,把疾病发生的原因都归纳为鬼怪作祟。而雄黄酒确实有杀菌解毒的作用,所以“五黄”习俗确实与避端午之毒有关。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种关于苏州端午节的史料中,虽然都曾提到雄黄酒这一习俗,却甚少提到其他四种“黄”。依然以《清嘉录》为例,在“五月”的目录中,关于端午的习俗很多,包括:贴天师符、挂钟馗图、雄黄酒、蒲剑蓬鞭、采百草、健人、雄黄荷包裹绒铜钱、长寿线、五毒符等,却几乎难寻黄鳝、黄鱼、黄瓜和咸鸭蛋黄的踪影。再来看看有些地区流传的“五红”习俗,烤鸭、小龙虾这类“红”色食物甚至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是古代人日常食物。再者,在现代生活中,驱毒的必要性早已不如古代那么迫切,但这些习俗依然盛行,因此有人会有质疑:食“五黄”除了为了避毒,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李庆华告诉记者,有一种解释值得关注:时令因素是端午食“五黄”的根本原因。“你看这五样食物,其实最适宜吃的季节都在端午前后。”李庆华说,五种当季食物名称中都有“黄”,加之雄黄确有避毒之用,百姓在长期生活中便将它们合称“五黄”,以此与“农历五月”、“初五”、“五毒”等一系列与数字五相关的端午元素相呼应,这种解释未尝不合理。当记者将这个推测说给屈师傅听时,老人也赞同地点头:“确实,黄鳝、黄鱼都是这个季节最肥美,本地黄瓜也是夏季刚刚上市最好吃的时候。而咸鸭蛋黄是苏州人夏天配稀饭最好的食物,因为天气热,其他东西放不住,咸鸭蛋好保存。”

如果用“时令”因素来解释苏州的其他节日习俗,也都有合理之处:比如清明节,苏州人要吃青团子,这也正是制作青团子的原料——浆麦草最适宜打汁的时节;四月初八要吃乌米饭,此时也正是最重要的原材料——乌饭树叶最鲜嫩的季节;冬至日要喝冬酿酒,因为原料之一的桂花只有冬天才有……

烙印延伸:精致渗透进苏州人的“骨子”里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对“天人合一”思想推崇备至,人要回归自然、融合自然,对待美食也不例外。中医强调人的调理、进补要跟着季节的脚步走,古训将其归纳为“不时不食”。在遵循自然的生活态度方面,苏州人有明显优势,因为“得天独厚好地方,鱼米之乡繁华地”,使得他们可以“佳品尽为吴地有,一年四季卖时新”。苏州人过日子特别讲究时令特色,到了什么节气吃什么,从不凌乱:开春吃青团子、腌笃鲜,盛夏吮“六月黄”、中秋去石湖串月、冬至夜祭拜祖先……苏州人有着细腻的生活套路,这种套路换言之叫做“精致”。

许翔是观前街一家老字号苏帮菜饭店的行政主厨,对于苏州人对“时令”的偏爱,他深有体会。“一份主菜单连续半年不换,在我们这里是绝对不可能的。”许翔说,每当节气转换时,都有顾客进店直接点单询问最新鲜的时令菜是否可以吃到,为此,饭店每年在春、夏、秋、冬四季转换时,都要彻底调整一次菜单。

而对于平常百姓来说,精致和有没有钱并无关系,它是渗透到骨子里的东西。74岁的顾阿婆和邹阿爹家住木渎藏书,今年四月份,老俩口利用长期积蓄进行了一次潇洒的日本之旅,8天的行程中,他们走了日本不少城市、吃了许多美食、拍了一堆照片。对于很多人来说已很精致的日式生活,两位老人显得有些不以为意:“日本人的生活哪有我们惬意。”临行前,亲朋好友曾向喜爱烹饪的顾阿婆推荐日本产电饭煲,据说这种高达数千元的电脑控制电饭煲能够精确控制米饭的水分、温度、生熟程度,而在顾阿婆眼中,这哪里能和自家的米饭相比?在老人家中的院子里,记者见到一只造型别致的米桶,这只米桶如果装满米就正好是50斤,设计非常巧妙,已有百余年历史。吃饭的“家伙”已是如此精致,吃饭的形式更是花样百出:“夏初吃乌米饭,夏至食夏至粥,冬天吃咸肉菜饭。其他时候还会根据情况翻新。”顾阿婆舀起一勺米娓娓道来。在苏州人的生活中,每个小细节都有理念和设计,事关身体、味觉、视觉多重享受,即使一碗最简单的米饭也不例外。(记者周伟蔚摄影张健)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