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公馆获联合国遗产保护大奖 元旦将办文化展

23.12.2014  10:46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颐和公馆矗立了26栋原汁原味的民国名人公馆,曾经只能在围墙外看它们的风采,如今,你可以进去闲逛,看展览,品咖啡。昨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将2014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荣誉奖”颁给了南京颐和公馆,这是本年度中国地区唯一获奖项目,也是近十年来江苏省唯一获奖项目。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颐和公馆将拿出9栋建筑做8个主题文化展,2015年元旦期间将试运营,试运营期间,展览对公众免费。

        获奖

        “成功保护了一种稀有建筑类型

        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并不是从世界遗产项目中评选的,它和世界遗产不同,是两个概念。”杜晓帆说,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旨在表彰为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而作出贡献的地方组织或个人,在保护地方遗产、彰显其文化价值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是荣誉性奖励,没有奖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有卓越奖、优秀奖、荣誉奖、创新奖等。“这个奖项一直很激烈,14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收到来自24个国家的556个参选项目。”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收到亚太地区16个国家46个项目,经过专家实地调查,评委会的评选,共颁发了14个奖项,南京颐和公馆是其中的一个。

        “南京颐和公馆,将上个世纪20年代高档住宅区,通过适应性运营,改造成主题文化酒店,成功保护了一种稀有建筑类型。”杜晓帆对现代快报记者解释说,民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很容易被忽视,而颐和公馆的保护利用具有示范性,填补了空白。

        在颐和公馆之前,中国内地有14个项目获奖,包括北京故宫午门展厅、上海外滩18号等。

        那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是终身制吗?杜晓帆表示,获奖项目将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如果做得不好,也有被收回奖励的风险。“不过,14年来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让颐和公馆的历史韵味重现?项目总设计师张光德提出建筑学中的“场所精神”的概念。“场所精神”的意思是,驻守在这里的、独有的气氛和精神。“人们常说民国建筑看南京,而颐和路正是民国建筑的集大成者,因此修缮和改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体现民国文化的特色。

        探访

        26栋民国名人公馆原汁原味再现

        其中9栋建筑将推出8大文化主题展

        颐和公馆项目得名于它所在的“颐和路”,颐和公馆所在的颐和路片区占地37.8万平方米,被分割为十二个片区,坐落着225栋保存较好的近现代保护建筑。

        颐和公馆位于颐和路第十二片区内,一共有26栋民国建筑原汁原味矗立着,集中了陈布雷旧居、薛岳旧居、刘嘉树公馆、熊斌公馆……26栋民国小楼都有自己的编号。在这里,可以看到民国建筑外放置的沙发,老人们捧着报纸,坐在沙发上看报纸晒太阳,惬意得很。高大爷家就住在附近,他经常和老伴来这里转悠,“和以前相比,现在漂亮多了。

        颐和公馆被定性为带有特殊使命的“酒店”。公众可以进来遛弯,可以对着民国建筑拍照,闲暇的时候,可以喝杯咖啡,吃点甜品,还可以“高消费”。“这是一个多层面的体验式的,让你能体会到民国文化的地方。”学者薛冰说。

        颐和公馆内的26栋民国建筑本身就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建筑,体会民国大咖们的生活,颐和公馆陆续推出相应的主题文化展,这些展览有的已经对公众开放,有的还在布展中,预计2015年元旦期间可以试营业。

        目前,曾任国民党联勤总司令部中将副司令的黄仁霖旧居,已经被布置成了陈列馆,《民国昆曲资料展》在这里展出;而艺风堂正在展出民国教育书籍;2号楼推出的是《南京民国建筑彩铅画展》。另外,《木刻水印展》《民国饮食文化展》《民国服饰展》《民国陈设展》《薛岳抗战陈列馆》等展览,都在进展布置中。

        背后故事

        经历两次转身才找准定位

        2004年5月

        南京规划等部门就出台了《颐和路民国公馆区风貌保护规划》,明确要逐步腾出住户,发展旅游、休闲、办公等产业。最初规划颐和公馆项目模仿1912、石鼓路、钟岚里等民国建筑片区,引进酒吧、饮食等行业。

        这种类似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的模式方案,后来被否定。

        2008年

        南京市委市政府对颐和公馆的定位变成:使其成为浓缩的南京历史和反映民国文化特色的城市街区并完善相应的公共配套设施,发展“总部经济”“品牌经济”,为著名中外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办公场所;引进省、市以上驻宁办事处等等。之后,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70多家国内外著名企业前来登记,希望把中国区总部搬到这里。

        但2009年,500强企业中国区办公点的运营没能继续,颐和公馆项目进入“空关”。

        2011年

        现在的颐和公馆项目团队进驻,邀请南京学者薛冰做项目的文化顾问。“当时,我也很矛盾,如果是单纯的经营场所,我是不愿意参加的,我的理念是,要把民国文化体现出来,要对社会有一定开放。而颐和公馆项目团队和我的想法一致。”薛冰说。

        经过3年的努力,颐和公馆一步步演变成现在这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委员会对颐和公馆的评价(部分)

        这片1920年代末的高级住宅区是一片中国民国建筑,亦可说是民国风格的见证,而此类建筑正不断遭受着发展压力所带来的威胁。

        ……

        该项目主要关注在对建筑外部的细致修缮和修复,以及对内部空间调整以适应现代化使用。这些素粉砖墙的别墅都带有着很强烈的原始特征感,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胡玉梅)

        焦点

        酒店式保护究竟好不好?听听他们怎么说

        颐和公馆内,大多民国建筑被用作酒店客房使用。那么,颐和公馆的酒店式保护运营方法究竟好不好?专家们有不同的声音,但都认为,这种模式不可复制,也不能全面推广。

        “城市建设中总会有不少反对的意见,但都是善意的。曾经有人说这样的改造是‘嫌贫爱富’,但我们更多的是想保护城市肌理、记忆和民俗文化。”——南京市副市长 陆冰

        “历史建筑,最关键的是要保护利用起来,作为博物馆是利用,作为酒店也是利用,适合自己的便是最好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 杜晓帆

        “颐和公馆并不是纯盈利性酒店,它的观念是要让市民能走进来,要有一个相当大的开放度。这里既是酒店,也尽量展示了民国建筑的风貌和民国文化的精髓。”——南京学者 薛冰 

来源:  现代快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