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消费有风险 办卡需谨慎

16.12.2014  18:54

如今,预付费会员卡已经成为市场较普遍的营销手段,办卡优惠等活动在给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不少麻烦、损失。

在汽车美容店办理了会员卡,还没用完,却发现商家已人去楼空,这样无奈的事情你是否遇到过?近日,我区市民冯女士就碰到了这样闹心的事。

预付费消费模式普遍

2013年3月份,冯女士在溧水车保姆汽车美容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并且一直都在充值使用。可是前几天,当冯女士再次来到该汽车美容店的时候,却发现该店已搬走了。于是,冯女士便按照会员卡上的电话打过去,但电话却无人接听。此时,冯女士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我现在卡里面还有175块钱呢,打他们的电话也没人接。”

据了解,会员卡充值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预付费消费模式的一种,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目前,除了洗车行、美容院、健身房等长期消费场所外,一些小商家,如餐馆、理发店等也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11月11日,记者在我区消费者协会了解到,市民胡女士日前投诉称,自己几年前在一家老卤汤面馆办了一张会员卡。前几天,胡女士在该面馆门口看到一则公告,通知本店将要停业,让所有会员在近期内,用完会员卡中的余额。“但是我的卡内还有1000多块呢,20天内怎么用得完啊?”胡女士告诉记者,这卡已经办了好多年了,自己一直都充值使用,这突然之间说要停业,这么多钱20天内真的无法用完,和店家协调退钱又不同意,或者换购其它东西也不同意。

市民芮女士同样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2012年,芮女士在红磨坊商务休闲会所办了张会员卡,现如今,商家已关门离开,但芮女士的会员卡内却还剩余600元,打该商家的电话也打不通。

随后,芮女士找到我区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但工作人员也无法联系上商家,并告诉芮女士,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报警了。

揭示预付卡消费风险

近年来,会员制消费模式日渐盛行,各种会员卡大行其道。虽然,会员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但是,现实使用中,背后的隐患也令人闹心。由于其预先支付全部费用的消费特点,使得纠纷不断产生,预付卡的提供者往往给予了消费者一定优惠,消费者冲动消费,一旦经营者“卷款跑路”,消费者就很难进行维权。此外,除了会员卡存在因店家关门大吉而变得一文不值的风险外,还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可能。

然而,工商部门维权主要是通过消费者投诉的主体进行处罚,而老板“跑路”,就意味着消费者投诉的主体找不到,在找不到投诉主体的情况下,工商部门就没办法介入协调,只能去公安部门报案。然而,很多消费者由于办卡金额小,大都不了了之。

在此,我区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在办理会员卡时要多留个心眼,“使用会员卡消费时,享受优惠的同时也存在风险,当商家‘跑路’后,消费者往往要自己承担损失。”据其介绍,由此引发的消费纠纷已成为服务类投诉的热点。办卡前,消费者要了解经营者的合法性和市场信誉,不要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最后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使用范围和期限,并索取发票等,“并且不要一次性充值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