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均辉对话政协委员刘屹:推动环保产业化发展需注重布局软实力

12.03.2018  14:04

“中国汽车环保产业的升级,我们肯定不会受制于人。”全国政协委员、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董事长、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刘屹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自豪说道。3月6日,唯一操盘过两家跨国企业的定位实战专家顾均辉对话刘屹委员,就国内环保产业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产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探索,进行了热烈研讨,并为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经验参考。
 

图:全国 政协委员 刘屹(中)与定位实战专家 顾均辉 (右)

国内 环保产业 高速发展: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二十年的路

刘屹非常关注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他说,国家以极大的决心和力度,淘汰和报废了黄标车和高污染车辆。2018年的工作规划中,也提到要开展柴油货车超标排放专项治理。“这个词的力度是很足的,实际上也就意味代表着国家对排放重点问题是很清楚的,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刘屹补充说,良好的政策态势,巨量的市场,给企业提供了一个无法复制的机会,“我计算了一下,过去五年我们企业每年保持着260%的平均增长速度。”

与刘屹观点一致,顾均辉同样非常看好中国环保产业的未来,并以数据论证了他的看法:“2016年我国有53家环保上市企业,产值约1000亿,相对于我国82万亿的GDP,这个数字还有上升空间。同时,整个环保产业的利润增长大于20%,全行业的增长速度是2位数,更是证明了环保产业未来的机会和空间。”

推动环保产业化: 100%把事情说好,120%把事情做好

正如刘屹所说,我们的技术和产品,目前并不比国外差多少,甚至性价比更高。但是西方国家数百年积累的品牌效应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赶上的。即便在国内市场接受度尚可,但是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要达到同样效果还需要时间。

这也是顾均辉非常关注的点,他分析说,不仅要做好专业、产品等硬实力方面上的研发、创新,更要学会在软实力上的打造。“我相信我们的专家、学者、研发人员聚焦在一个领域,有能力达到跨国公司的水平,但是我们离跨国公司的品牌光环还有还长的路要走。”他强调,要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消费者都相信中国的产品是优质的,而不是廉价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还需要向跨国公司学习如何布局软实力和软资产。

要真正推动环保产业的产业化发展,顾均辉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一步就是要把产品做好;第二步是让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从业者和潜在用户认为产品好,从“产品很好”到“消费者认为产品很好”。用顾均辉的话说,就是要“100%把事情说好,同时120%的把事情做好”。

谈创新创业:走一条差异化的路,与先行者“对着干”

作为2009年就回国创业的排头兵,刘屹对于青年创新创业有着深刻的体会:“我们永远相信后人比前人聪明,年轻人比我们更有办法。”同时对创新创业者给予了高度评价。

  而顾均辉则直截了当地分享道:“一定不要走简单重复的老路,不要跟在先行者后面去模仿和重复。”在他看来,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先行者,包括技术特点、产品特性,以及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走一条差异化之路。中小企业创业者要打败大公司最好的一个战略,就是“与他们对着干”,投入所有的人财物,走出自己的一条特色之路,这样常常能做到事半功倍。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