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部门公示23项通信行业标准制修订结果

18.11.2015  16:51
      近日,根据工信部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已完成《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等23项通信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以上标准批准发布之前,为进一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现予以公示,截止日期2015年12月8日。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标准主要内容 代替标准 采标情况
1.        YD/T 1159-2015 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光波分复用(WDM)系统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系统配置和测试参考点定义、光波长转换器测试、主光通道测试、光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测试、光放大器测试、色散补偿器测试、FEC测试、动态功率控制和增益均衡测试、OADM测试、监控通路测试、传输功能和性能测试、网管系统功能验证、WDM温循测试和APR功能验证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单通道速率为2.5Gbit/s、10Gbit/s、40Gbit/s和100Gbit/s的开放式光波分复用(WDM)系统,集成式光波分复用(WDM)系统也可参照执行。 YD/T 1159-2002  
2.        YD/T 1299-2015 同步数字体系(SDH)网络性能技术要求 抖动和漂移 本标准规定了在SDH网络节点接口(NNI)上能够控制的抖动和漂移的参数及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SDH网络接口进行连接的各种网络和设备。 YD/T 1299-2004  
3.        YD/T 3028-2015 IP网络流量采集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IP网络流量采集分析平台的功能、性能、可靠性、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IP网络流量采集分析平台的研发与技术验证。    
4.        YD/T 3029-2015 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检测鉴定规范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通信钢塔桅结构检测鉴定的调查、检测、结构分析与校核、鉴定评级。 本标准适用于既有移动通信用钢塔桅结构的检测及鉴定。    
5.        YD/T 3030-2015 人体暴露于无线通信设施周边的射频电磁场的评定、评估和监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如何从多种可用的人体暴露于电磁辐射的评估方法标准中,根据需要和环境条件选择最合适的标准的程序,适用的频率范围为9 kHz~300 GHz,内容包括评价暴露的程序和证明符合现有暴露限值标准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人体暴露于无线通信设施周边的射频电磁场的评定、评估和监测。    
6.        YD/T 3031-2015 用于近场电磁辐射数值评估的成年人头部模型 本标准提供了符合第95百分位数的中国成年男子头、面部主要尺寸和头部CAD模型。 本标准适用于用于近场电磁照射数值评估的成年人头部模型。    
7.        YD/T 2583.3-2015 蜂窝式移动通信设备电磁兼容性能要求和测量方法 第3部分:多模基站及其辅助设备 本部分规定了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多模基站及其辅助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包括限值、性能判据和测量方法等。 本部分适用于在电信中心、用户环境和户外暴露环境下使用的多模基站及辅助设备。    
8.        YD/T 3032-2015 通信局站动力和环境能效要求和评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局站动力和环境能效要求和评测方法,包括术语定义、全国气候区域分类、局站分类、局站总体能效要求、动力系统和制冷系统能效要求以及对应的能效评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新建、改建和在用通信局站(包括:机楼、IDC、通信机房、基站等,以下简称通信局站)。    
9.        YD/T 3033-2015 通信局(站)用相变蓄能设备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局(站)用相变蓄能设备的定义、产品组成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通信局(站)及数据中心中相变点在4℃~17℃之间的无机相变材料相变蓄能设备。    
10.    YD/T 3034-2015 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技术要求 呼叫闭锁和多方通话业务(第一阶段)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统一IMS 的呼叫闭锁业务与多方通话业务的业务描述与业务特征、业务服务终端、业务管理、业务触发、业务对功能实体和信令的要求、与其他基于统一IMS 的业务间的交互作用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基于统一  IMS 的呼叫闭锁业务与多方通话业务。    
11.    YD/T 2457.2-2015 基于统一IMS的业务测试方法 多媒体电话业务(第一阶段) 第2部分:呼叫闭锁和多方通话业务 本部分规定了基于统一IMS的呼叫闭锁与多方通话业务以及各业务配置与管理的测试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基于统一IMS的呼叫闭锁与多方通话业务。    
12.    YD/T 3035-2015 融合个人网络业务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融合个人网络业务的需求、总体架构和基本业务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个人网络业务产品。    
13.    YD/T 1683-201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设备(ME)与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间接口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终端UIM卡接口的测试方法,内容包括电气、协议、安全、应用等方面的测试方法和判断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内使用用户识别模块(R-UIM)的终端设备。 YD/T 1683-2007  
14.    YD/T 1682-201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测试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R-UIM卡测试方法,测试内容包括物理特性测试、电特性测试、逻辑模式测试、安全特性测试、功能测试、命令描述、基本文件的内容等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R-UIM卡。 YD/T 1682-2007  
15.    YD/T 1168-2015 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移动用户识别模块(R-UIM)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R-UIM卡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R-UIM卡的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多模式R-UIM的文件结构、R-UIM的鉴权和安全、空中接口程序、BCMCS过程。 本标准适用于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用R-UIM卡及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内使用R-UIM卡的终端设备。 YD/T 1168-2007  
16.    YD/T 1763.4-2015 TD-S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测试方法 第4部分:支持通用用户识别模块(USIM)应用的UICC 本部分规定了USIM卡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逻辑特性和USIM卡应用的测试方法和指标要求,内容包括 UICC物理特性的测试、 UICC-ME接口电气性能测试、初始通信建立的测试、传输协议测试、应用和文件结构的测试、安全特性测试、命令和响应结构测试、USIM卡命令测试等。 本部分适用于具有USIM应用的UICC卡,包括TD-SCDMA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USIM卡和WCDMA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USIM卡。 YD/T 1763.4-2011  
17.    YD/T 1762.1-2015 TD-SCDMA/W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与终端间Cu接口技术要求 第1部分: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 本部分规定了UICC-ME(Cu)接口的物理、电气和逻辑特性。具体内容包括UICC的物理特性、UICC和终端间的电气接口、初始通信的建立以及传输协议、UICC逻辑结构基础模型、通信命令和程序以及独立于应用的文件和协议等。 本部分适用于TD-SCDMA移动通信终端和TD-SCDMA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UICC卡,也适用于WCDMA移动通信终端和WCDMA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UICC卡。CDMA移动通信终端所使用的UICC卡可参照使用。 YD/T 1762.1-2011  
18.    YD/T 3036-2015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 与终端间USB接口特性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UICC-终端间USB接口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系统架构、物理特性、电气特性、初始通信协议的建立、传输协议、通信层的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支持IC-USB接口的UICC和终端。    
19.    YD/T 3037.1-2015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 与终端间USB接口特性测试方法 第1部分:终端 本部分规定了终端上UICC与终端间接口USB特性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电气特性、初始通信协议的建立、传输协议、通信层的测试。 本部分适用于支持IC-USB接口的终端。    
20.    YD/T 3037.2-2015 通用集成电路卡(UICC) 与终端间USB接口特性测试方法 第2部分:UICC 本部分规定了UICC上UICC-终端间USB特性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电气特性、初始通信协议的建立、传输协议、通信层的测试。 本部分适用于支持IC-USB接口的UICC卡。    
21.    YD/T 3038-2015 钓鱼攻击举报数据交换协议技术要求 本标准定义了报告网络钓鱼事件的数据交换格式,适用于参与网络钓鱼举报、检测及防范的各方面的数据共享。本标准不包含对不良数据的处理过程。    
22.    YD/T 2844.5-2015 移动终端可信环境技术要求 第5部分:与输入输出设备的安全交互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终端可信执行环境与输入输出设备的安全交互,包括可信用户接口概念、安全目标以及安全能力要求,不具体定义可信用户接口数据内容和格式。    
23.    YD/T 3039-2015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在运行机制、恶意行为防范以及终端功能调用方面的安全要求,并给出了对应用软件安全的判定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