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下10项财政工作新思路

12.01.2015  11:14

  近日,连云港市认真谋划经济发展新常态下10项财政工作新思路。该市财政部门计划在2015年里,坚持以贯彻新《预算法》为主线,以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认识、新追求、新作为、新作风,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开创全市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预算制度改革。 调整和完善现行市对区财政管理体制,在保持现有市区财力格局总体稳定的前提下,明确环卫、市政、绿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事权责任,并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理顺市区收入分配关系,调动市和区两个积极性。 

   二是推进“全口径全透明硬约束”管理。 建立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加大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力度,明年公开范围扩大至所有非涉密预算单位,政府预决算支出全部细化公开到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着力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追加预算。 

   三是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对2014年度2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范围。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2015年安排的全部专项资金,要有资金使用办法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是扎实推进法治财政建设。 推进财政管理各项措施与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无缝对接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依法理财。完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规范财政行政执法行为,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裁量权,依法行使财政管理权。 

   五是持之以恒加强收入组织。 坚持依照法律法规及时足额组织税收收入,收入预算从约束性转向预期性,推动县、乡政府科学安排全年收入预算。健全三级综合治税平台,确保应收尽收。严格税收管理,切实规范非税收入管理。 

   六是厉行节约优化支出结构。 大力压缩“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强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管理。优化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取消“小、散、乱”以及效用不明显的项目资金。拓宽政府采购规模,支持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加强结余结转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七是加强债务管理防范风险。 清理存量债务,将政府债务分门别类并适时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逐步建立“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八是积极打造财政大监督体系。 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对部门预算执行和专项资金加大监督力度,构建财政监督与人大、审计、行政监察及其他经济部门和社会监督的大监督格局,加强违法违规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 

   九是节俭效能加强资产管理。 牢固树立“像管理资金一样管理资产”的理念,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整合、共享、共用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确保省政府第95号令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十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形象。 认真组织开展书记抓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从健全机制入手,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会计人员诚信职业道德教育和档案建设,进一步夯实反腐倡廉基础和延伸正风肃纪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