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难落地,他该走还是该留?

05.05.2016  08:44

  海安一农民回乡创业4年遭遇用地瓶颈

  新华报业网讯 四年前,在外闯荡20多年的曹信福怀揣创业梦想回到老家海安,准备在当地投资万头生态肉牛养殖项目,实施秸秆转换牛肉生态工程,加快当地秸秆消化利用,带动农民共同发展致富。

  然而,四年过去了,这一被当地齐声叫好的项目,却因用地瓶颈,一直停留在一纸规划上。“为了项目落户,从镇上到县里,从县里到镇上,腿都跑细了。”曹信富说。

  生态养殖,

  亿元产业“”程似锦

  4月中旬,记者来到曹信福的老家海安县大公镇群益村。这是与东台市唐洋镇交界的纯农业村,养蚕、养鸡、养羊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门路。曹信福却选择了养牛,目前牛舍里有35头肉牛。“这批肉牛都已长到五六百公斤,再过2个月就可以出栏了,每头牛净赚8000元没问题。”曹信福介绍说。

  当地拥有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为发展食草型养殖业提供了天然优势。回乡后,曹信福投资近300万元在当地和东台唐洋创办了两座秸秆加工点,专门销给上海、如皋、徐州等地奶牛场和大型养羊场,而今年生产秸秆青贮饲料2.5万吨,发展秸秆农户达3000多户,面积8500亩。“秸秆养牛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曹信福测算过,一亩地按一年种两季玉米,秸秆产量约7吨,可养一头牛,一头牛的粪便又可施一亩地,饲养万头牛可改良土壤1万亩,按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00元计算,每年仅此可减少化肥支出300万元。更为曹信福看重的,“靠吃玉米秸秆长大的肉牛,成本低、品质好,是真正不含任何添加剂的安全、放心的牛肉。

  曹信福在当地先后组建了秸秆专业合作社和肉牛专业合作社,准备接纳50个农户,一起分享生态养牛成果。“农村一个劳力可种20亩秸秆饲养20头肉牛,如委托合作社销售,年获纯利不低于10万元。”曹信福充满信心地说。

  “肉牛规模生态养殖在海安乃至苏中地区都是空白。”海安县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万头生态肉牛养殖基地”若能实施,必将衍生秸秆种植收购、全价饲料加工,以及肉牛养殖、屠宰、牛肉产品加工、牛肉餐馆、牛粪利用等相关行业,带动种、养、加产业融合发展,整个产业链年收入预计不下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