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实施12项工程 将对中心城市运河沿线进行整治

13.05.2015  17:33

  中国江苏网5月13日讯 悠悠运河绵延不绝,乾隆行宫古韵幽幽。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宿迁的“一点一段”即皂河龙王庙行宫和中运河段,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宿迁由此跨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申遗成功后,如何保护好大运河的生态环境?5月12日,记者从宿迁市相关部门获悉,宿迁市将利用一年半的时间,实施12项整治工程,对中心城市运河沿线进行综合整治。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的长度居沿河各市之首

  河面宽、大船多,不少初到宿迁的客人都会惊讶于宿迁段运河的宽绰和繁忙。京杭大运河宿迁段长112公里,其中城区段西起市湖滨新区皂河水利枢纽,南至洋北中心港区,长约50公里。

  据了解,流经我市的京杭大运河长度居沿河各市之首。其中,城区段约16公里,上下游分别与骆马湖和洪泽湖两大淡水湖相通,城区段运河也是运河上最繁忙的航段之一。有研究人士提出,宿迁段运河基本保持原有线路,保护和挖掘运河文化必将极大地提升宿迁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影响。

  历届市委、市政府对运河沿线环境整治始终高度重视,曾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拆迁沿河民居、搬迁污染企业、关闭和转移排污口、投资兴建污水处理厂等,取得了明显成效。据初步统计,自开展申遗工作以来,我市结合城市建设、防洪排涝、节能减排、环境提升等项目,对大运河沿线共投入近30亿元。其中,投入1.2亿元用于抢救修复重要遗产点段及遗产保护宣传展示和研究等。

   把运河划分四大片区进行特色化环境整治

  记者了解到,此次整治北至皂河船闸,南至浏老涧船闸,全长约50公里,规划面积约6153.3公顷。整治内容包括运河沿线港口码头、违章建设、企业搬迁、造船厂、砂场堆场、水上服务区、棚户区集中整治,治理沿线船舶尾气,提升运河防洪能力,改造运河沿线绿化景观,保护水源地和历史文化景观等12项工程。通过整治,京杭大运河宿迁段最终将实现四大整治目标:打造滨水景观,提升风景名胜区品质;整合岸线资源,提升黄金水道功能;保护历史遗存,提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风貌;保障清水通道,提升南水北调水环境。

  在此次综合整治中,“三廊、四片、一重点”为整治的内容。三廊分别是:生态走廊、文化走廊和景观走廊。四片分别是:建设古韵运河生态片区、湿地文化体验片区、宜居生活休闲片区、临港工业物流片区。一重点则是:重点提升环城北路至环城南路之间运河沿线区域。

  “我们将中心城市运河沿线划分成四大片区,每个片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市规划局工作人员介绍,古韵运河生态片区(皂河船闸—引湖运河大桥)将重点清理整治水源保护区违章构筑物,打造古韵运河、生态运河,保护原生态自然景观。湿地文化体验片区(引湖运河大桥—北环运河大桥)将重点注重休闲功能,开发旅游功能,保护备用水源,打造国家级湿地公园,形成集生态体育、展示、文化、旅游等慢行活动的休憩长廊。宜居生活休闲片区(北环运河大桥—南环运河大桥)主要以恢复运河沿线文化遗产、历史商贸遗迹,着重对两侧建设用地开发策划和交通梳理,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聚集带,重现运河繁华风貌。临港工业物流片区(南环运河大桥—刘老涧船闸)主要是整合港口功能,加强老码头治理整顿;加快集约化、规模化码头建设,打造港口经济及临港产业功能区。

  目前,整治行动正在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环境整治工程实施将从6月份开始。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