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健:用心和手捏出万千世界

29.02.2020  23:11

工匠名片

姓名:韩健

性别:男

年龄:38岁

职务:金悦国际大酒店糖艺主管

推荐理由:兼收糖艺与面塑之长

曾获荣誉:江苏省十佳烘焙大师

匠人之语:一生只凭心和手,赋予糖和面灵魂。

捏、搓、揉、点、切、刻、划……每天,韩健的世界是用动词构成的,一双看似“糙汉子”的手,每天和糖、面打交道,让这些再普通不过的食材有了灵魂,成了花鸟鱼虫,更有栩栩如生的嫦娥、孙悟空、济公等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万千世界在他的手下刻画打磨,装点着靖江食客的餐桌。

2019中国汤包美食文化节上,四方食客云集,金悦国际大酒店的展台前,“我欲乘风归去”的嫦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等面塑作品,吸引了无数菲林,也让酒店收获无数人气。这些作品,都出自韩健之手。

在金悦国际大酒店的厨房里,一间独立的糖艺工作室暗藏千秋,加热灯下,群青色和粉色的幼砂糖体,在高温的照烤下变得黏稠软糯。韩健戴着医用手套,一把拿起温软的糖体,在手中反复拉伸、重叠,直到糖体呈现丝绸般的光泽……这个“80后”糖艺师,将法国糖艺引入靖江餐饮界,为靖江市民献上精致到骨子里的盘饰。他是“江苏省十佳烘焙大师”,作品“苍龙教子”获西安国际美食节个人组特金奖。

在韩健的世界里,美食似乎是所有。2000年从江苏省食品学校毕业后,他就周旋于各地酒店。2003年,他误打误撞进入南京一家酒店,当一个无足轻重的打荷。宁波青年雕塑名师王书涛是酒店的招牌雕刻师,他看在眼里,眼馋得不行。拜师学艺,每天下班后在宿舍里苦练三小时,等一蛇皮袋的胡萝卜雕完,他的食物雕刻技术,已经能拿得出手。

2008年,糖艺的概念开始在餐饮界酝酿,韩健代表酒店参加一次美食展会时,亲眼见证了糖艺的精细和写实,现场拍下了摆盘中央的主题糖艺,久看不厌。

一块硬如石头的糖体,经高温烤软后,如何在手里千锤百炼,变成一朵花、一只鸟、一条鱼……韩健没有捷径,只有驯服。“一开始拎起一块软趴趴还四处流淌的糖,烫得想扔掉。”加热灯前站了一会,韩健就换掉了被汗浸湿的厨师帽,笑着说,最怕就是糖不听话,但是听不听话是互相的,只有手指能读懂糖的韧性和温度,才能让它跟着你走。他随手抓起粉色糖体,在手中历经30多次的拉伸,迅速拉扯出现裙边,透着金属质感。

他用力取裙边一块,手指在前端揉捏拉拽,柔波一般的花瓣边缘显现,重复20多次,大小、弧度、形态不一的花瓣错落重叠,一朵玫瑰花在他的指尖绽放。整个过程,他始终微笑,手指律动甚至有些节奏感,最后一瞬托出花朵的神情,就像一个表演成功的魔术师。

这样的手到擒来,当然非一日之功。“糖艺制作需要经常训练塑形、倒糖、拉糖。”韩健说,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好火候,技术才能过关,因为糖艺制作过程中,熬好的糖在冷却到80℃~90℃之后才方便拉糖制作,温度把握不好造型就很难做出来,在练习的过程中,手上起水泡是家常便饭。

2014年,自学糖艺6年的韩健远赴云南,拜在糖艺大师张家清门下,系统学习写实派糖艺。“花鸟鱼虫我都可以信手拈来了,但鸟的羽毛怎样更栩栩如生,花瓣的渐变色如何更自然写实……”在韩健看来,这个发源于中国、发展于法国的浪漫技艺,自己还有很长的路。40天的集训里,他学会了从现实中找寻更多灵感。鸟的嘴部特征、神态,花瓣的弧度、厚度,一切遵循自然就是最高的境界。回到靖江,他随手就做了条活灵活现的河豚鱼,将吹糖、雕刻、喷绘技艺融于一体。

自此,靖江糖艺界“一哥”的江湖地位已经奠定。但韩健仍然心有不甘,糖艺虽然已经精益求精,但归根结底,糖这种原料的材质属性,决定了难以完成真正传神的人物作品。他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技艺——面塑。

捏、搓、揉等看似简单的手法,用小刀灵巧的点、切、刻、划,在韩健的手里就成了一件件珍品。面塑最重要的就是神态,一定要活灵活现,看着有神。而最难的也是人物面部的刻画,把他刻画成你心目中的样子,必须要反复研究,借鉴各种东西,有时候一个星期才能打磨出一件作品。

作为手艺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心要沉得下去,才能练就娴熟的技艺,才有可能做出优秀的作品。”2019年,韩健再次外出求学,在河南闭关学习40天,从理论到实操进修面塑技艺。

在韩健眼中,耗尽一生心血、一生只做一件事是幸福的,“万物有灵”的精神,在这个匠人手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不为世俗目的,对每一个细节都投以十倍的认真执着,这才是真匠心,才是我们欣赏匠人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