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提案:将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费用列入医保报销

28.01.2018  12:04
省政协委员提案:将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费用列入医保报销 - 新华报业网
省政协委员提案:将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费用列入医保报销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pic.xhby.net

  殷咏梅

  省人医肿瘤科主任医师

  薛涛

  中大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肺癌是所有肿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是女性肿瘤中排名第一的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以及部分乳腺癌治疗的基石,江苏已将靶向药物纳入大病保险特药支付范围,靶向治疗药物之前进行基因检测尚未纳入医保支付范畴。此次,在江苏省两会上,两位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殷咏梅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薛涛提案,将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检测费用列入医保报销,并对我省的基因检测市场进行规范,建设专业规范化的基因检测实验室,确保基因检测结果准确有效。交汇点记者于丹丹

  基因检测对于药物治疗有指导作用

  薛涛委员介绍说,目前肺癌治疗中,靶向治疗已经无可动摇地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基石,所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经病理确认,需进行靶向基因EGFR,ALK,ROS1的检测,根据基因变异情况进行相关靶向药物治疗。

  长期从事乳腺癌疾病相关研究的殷咏梅委员表示,在乳腺癌治疗方面,lumina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的治疗以激素治疗和靶向治疗为主。恶性程度最高、预后最差的三阴性乳腺癌可选择的治疗方式较少,仅有的靶向治疗药物及相关基因BRCA检测,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随着精准医疗的价值日益为社会接受,靶向药物的优势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017年9月,江苏也正式将肺癌靶向药物纳入江苏医保目录。“肺癌患者月均治疗费用从7000元降低到2000左右,切实造福了患者。”薛涛委员如是说。

  但是靶向药物却并非对所有人都有效。临床结果显示,不经基因检测筛选的患者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平均有效率仅30%-40%。“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基因检测率只有40%-50%;二三线城市更低,仅20%-30%,“殷咏梅委员告诉记者。选择“盲试”靶向药物,意味着将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因药不对症而使病情延误而耽误治疗,并且也造成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和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

  自费项目收费较高,基因检测市场混乱

  是什么原因让患者放弃基因检测,在长期临床工作中,两位委员发现,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目前基因检测费用属于自费项目,检测费用较高。以非小细胞肺癌为例,在江苏,EGFR基因单次突变检测费用大约在3000元左右。尤其是在肿瘤靶向药物纳入医保后,相当一部分肿瘤患者开始绕开基因检测而盲目选择使用靶向药物。

  第二,基因检测市场乱象横生,薛涛委员发现,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内基因检测机构就多达100家左右,这些检验机构大部分是没有基因检测资质的。患者如果在不具备资质机构进行基因检测,导致结果准确性有待考证,贻误治疗,最终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身心压力。虽然我省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都具有基因检测能力,但这些大医院院内基因检测率仍然不到40%。

  提议将基因检测纳入医保,规范市场行为

  针对现状,两位委员提议:第一,将肺癌和乳腺癌靶向治疗相关基因EGFR和BRCA检测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肺癌、乳腺癌作为基因检测需求最旺盛的癌种,基因检测和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密不可分,准确高效地检测不仅使患者准确用药最大限度获益,而且能真正做到医疗资源的节约。

  第二,推进我省基因检测规范化实验建设,出台基因检测市场指导原则,加强对基因检测实验室资质管理,规范化当前检测机构检测质量管理,确保基因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基因检测实验室的管理必须要有国家标准,只有经过资质认证、有技术能力的实验室才能做基因检测。”薛涛委员说,为确保所有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有效,更好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建议相关部门会同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同基因检测机构和临床专家,针对我国的基因检测价格进行专项评估,制定出一套综合考虑各利益攸关方诉求的、统一的价格政策和市场指导原则。对于已有标准实验室进行扶植,建设区域检测中心,推动地区精准医疗发展。对于还未有标准实验室的区域集中打造和规范专业化区域化基因检测实验室,为地方百姓造福。对于不具备检测资质,存在质量问题的实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相应处罚和管理,推动整个区域基因检测市场规范化健康发展。

  

标签:

编辑: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