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清仓”宣传,市民当心被忽悠

08.04.2016  09:50

 

图为一商家打出的促销广告。严云秋摄

 

近日,本报接到市民反映,人民中路一家羊绒衫店的“最后8小时清仓”已经维持了半个多月时间。

 

最后8小时”已有半个月

 

该市民反映,他每天上下班必经人民中路,这家羊绒衫店打出“房租到期,最后8小时”等广告语已经近半个月,这明显是在“忽悠”消费者。

 

前天,记者来到这家羊绒衫店门口,只见店面玻璃上醒目地贴着七八张红色、黄色的宣传广告,上面的“最后8小时”“告别靖江”“一件不留”等字格外显眼。店内的高音喇叭还不断循环播放着:“因店面房租到期,明天中午12:30全部结束,公司决定将店内剩下的羊绒服饰一降再降,亏本大处理,数量不多,快来抢购,买到就是赚到,只求清光,不求带走,望广大顾客朋友相互转告,莫失良机。限时抢购,还剩最后八小时,最后八小时……

 

血洗淘宝,秒杀天猫”“全部清仓,一件不留”……走进店内,墙面上同样贴着各种广告语,部分衣架上的服饰已经销售一空。店内一名女子介绍,该店男女款羊绒衫还剩80多件,羊绒大衣、貂绒大衣、双面绒大衣有20多件,羊绒裤只有40多条,儿童羊绒衫60多件,不同的款式价格不同,全场只需60元起。

 

记者发现,大部分羊绒衫上没有吊牌,只有简单的尺码。“你们这些都是正品吗?怎么这么便宜?”“当然是正品,都是自己手工织的,现在促销。”女子回答道。记者追问:“好像你们在这卖了有段时间吧,怎么一直说最后8小时清仓?”该女子说:“清仓还没有清干净,再卖两天就走了。

 

昨天下午,市民路经此店时耳旁依然是这样的吆喝声:“最后8小时……

 

清仓广告原来是噱头

 

在热闹街市,经常可见有的商店橱窗上贴着“最后×天,全场清仓”之类的广告语。但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再度走过这些店面时,商家仍在营业,“最后×天,全场清仓”之类的广告语依然在目。事实证明这些广告语是虚假的。

 

昨天上午,骥江路步行街一家家纺店的玻璃橱窗上贴着大大的“最后1天”“靖江再见”“开闸放水”“大甩卖”等标语,不少老年人走进去选购家纺。而附近居民介绍,店家贴出这些标语已经有不少时间了。附近还有不少店面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以“商场装修”“房租到期”“彻底清仓”等为名,也在大力开展促销活动。

 

记者了解到,总有一些外地商贩在季节交替的时节,打着趁机捞一笔的算盘,用“最后三天”“清仓大甩卖”等噱头吸引消费者,以最短时间牟利。

 

与事实不符涉嫌虚假宣传

 

零售商品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利用虚构原价打折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购买商品”,该办法还规定“零售商不得虚构清仓、拆迁、停业、歇业、转行等事由开展促销活动”。

 

市市场监管执法大队执法人员介绍,这种长期打着“最后8小时”旗号促销、与事实不符的行为,已涉嫌虚假宣传。另外,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新《广告法》中规定,最佳、第一、唯一、首选、顶级、最低、最、最具、最便宜等均属于极限用语,广告语中不得使用。对使用极限用语的处罚由原来的退一赔三变更为罚款20万元起。执法人员提醒商家遵纪守法,广告语尽量规避极限用语,以免支付违法成本。

 

面对“清仓”让利多留心眼

 

市消协工作人员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这类天天都是“最后×天”的经营行为属于宣传与事实不符,是一种虚假宣传,是违规行为。

 

市消协提醒消费者,面对商家此种让利时,更应当谨慎对待,多留心眼,要仔细辨别商品的真假、质量,不要被低廉的价格所迷惑;处于“清仓”、“甩卖”等情况下购买的商品,更应当要索取发票,以便维护自己的利益;作为消费者,应当考虑到,如果商家真的是清仓转行,那么售后服务的兑现或许就成了难题,自身的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购物前更应问清具体事项,最大程度上保障消费安全。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