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镜头:指尖上的悦读

04.01.2015  13:13

        编者按 盲文迄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中国盲文图书馆介绍,截至2013年中国有1731万盲人,其中400多万人为全盲,800多万人为低视力,还有458万人为双重残疾。盲人获取知识的渠道仅限于基本的触摸书籍,他们渴望通过阅读了解五彩缤纷的世界。本期《非常镜头》聚焦中国最大的盲文图书馆——中国盲文图书馆的触觉博物馆和视障文化体验馆,《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用文字和镜头向您描述盲人的阅读世界,他们同样有着内心无比光明的悦读表情……

来自广东的盲人按摩师在触觉博物馆《孔子问礼》浮雕前触摸。

新中国印刷出版的第一本盲文图书——著名作家魏巍的中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许多视力正常的人都想亲自体验盲人是怎样生活的。

20世纪80年代福州制造的盲文打字机。





        冬日的中国盲文图书馆里并不萧瑟,总是有一些视力障碍人士进进出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温暖和满足的笑容,因为他们在此用指尖“阅读”了世界。

        与一般的图书馆不同,中国盲文图书馆除藏有大量珍贵的盲文图书外,还设立了触觉博物馆和视障文化体验馆。中国盲文图书馆盲人文化研究所所长高旭说,世界上共有5所专门为盲人设计的博物馆。受它们的启发,2011年中国盲文出版社决定在中国盲文图书馆里也开办一家类似的博物馆。

        “触摸”文明

        在中国盲文图书馆的5层,占地面积约为358平方米的触觉博物馆分为古代中国文明、古代世界文明、工业文明和当代中国文明4个板块,因此又称之为“触摸文明”,共有展品272件。

        博物馆内孔子、苏格拉底等思想家的雕像栩栩如生。《开国大典》《最后的晚餐》等名画的表现形式是浮雕,可供盲人触摸,此外,还有凯旋门、狮身人面像等著名建筑物的复制品。盲人读者戴上耳机,便可进入边听讲解,边“阅读”的世界。

        建馆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让高旭至今难忘。

        当天他在图书馆内值班,一位50多岁的盲人读者第一次来体验触觉博物馆,激动不已的他在工业文明体验区一摸就是一上午。中午,高旭看他站了那么久,忍不住问他要不要吃点东西或者休息一下时,老人一口否决。老人说,自己年轻时特别喜欢军事武器,他从来都是听说或者是从盲文图书上了解,现在终于可以亲手摸到,说什么也要摸够了本才行。

        “触摸这些展品,对盲人来说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触摸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倾听、想象是截然不同的。”高旭说,触摸对盲人来说很重要,如果只听解说,盲人很难在脑海中勾勒出展品的具体形象。

        体会幸福

        在触觉博物馆旁,有一个以盲文传承、互动体验等多种功能为主的视障文化体验馆,这里藏有国产早期盲文图书、打字机、铅字盲文印模和使用过的工具等,并记录着中国盲文早期的印刷和出版过程。

        这个馆里最珍贵的藏品当属新中国印刷出版的第一本盲文图书,是著名作家魏巍的中篇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据高旭介绍,这本书是20年前一位盲人读者捐赠的。当时,这本书在试印过程中,中国现行盲文的创制者——黄乃到中南海同总理秘书处的负责同志商谈实验经费的问题时遇到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十分关切地询问盲文印制情况,分别时周总理说:“一定要搞出我们自己的盲文书!”

        展示新旧社会盲人群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文化对比,介绍中国最优秀盲人代表是这个馆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盲人拥有同样的权利、尊严和价值,同样拥有无穷的智慧、热情与追求,同样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高旭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体验馆里面有一个观众仅靠嗅觉、触觉和听觉感知鸟语花香的地方。这是高旭专门为明眼人策划的“黑暗体验”,让视力正常的人在全黑的状态下,围绕一个约有30多米长的弧形圆圈,摸着墙壁缓缓走出,身临其境地体验盲人生活的障碍和艰辛,体验盲人对生活的希望和梦想。

        “神秘”设计

        “当盲人去其他博物馆参观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提示板上写着‘请勿触摸’字样,或者有些展品根本就不对盲人开放,还有的会用警戒线等把展品和观众隔开,所以创办一家触觉博物馆是很有意义的。”高旭感慨地说。

        建立一个没有隔离绳、没有玻璃柜,让众多杰作在前来参观的盲人读者的手指下逐渐鲜活起来,一直是高旭的梦想。

        这个梦想在建馆之初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比如馆内的明暗问题。高旭设想,博物馆一定要打造得“明亮”一点,因为这不仅是为视力障碍人群量身打造,还有许多半盲人群,如果馆内环境过暗,就会增加他们步行的难度,这个设想在团队中引起了争议。有人说,博物馆如果不弄成传统的“暗调”,就无法突显展品的特别。在争论许久后,最终决定秉承博物馆特有的“神秘感”,整体格局设定成偏暗调。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体验了一次“黑暗体验”,30多米长的路程,记者走了10分钟才走出来。这10分钟,让记者亲身感受到了盲人群体的艰辛与顽强,体会到了为盲人读者打开一扇“阅读”世界大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