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四条”释放江苏创新原动力

01.02.2015  11:19
“非常四条”释放江苏创新原动力 - 新华报业网
来源: xh.xhby.net

  悉心耕耘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举重若轻”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全球首套制浆造纸废水零排放成套工艺、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触摸屏……1月16日,记者走进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被一系列“高大上”的新产品所吸引。

  2013年12月6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承载开辟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使命。一年后的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省产研院调研,强调要深入推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同产业无缝对接,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仅仅一年的创新实践,省产研院推行的“四项改革”缘何就已开花结果?

  “一所两制”,

  助推科研成果由“”变“

  “江苏高校资源丰富,普通高校有134所,占全国总数的1/6,中科院在苏各类平台载体有180多个”,省科技厅副厅长、省产研院理事会副理事长曹苏民告诉记者,江苏产业基础较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就是打开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通道”。

  依托南京大学环境学科建立的省产研院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所,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学科“三甲”之一。在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研究所在宜兴和盐城设立了独立法人研发机构,将基础研究成果进行二次开发,直接服务企业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研究所牵头组建了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办10多家高科技衍生公司,技术应用于全国300多个废水净化工程,新增产值200多亿元,成为环保产业界知名“水医院”。

  “通过推行‘一所两制’,将高校运行机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有机结合,既在学术研究上‘顶天’,更在服务企业中‘立地’,这种模式,高校支持、企业欢迎、科技人员乐意。”曹苏民感触颇深地说,江苏高校去年投入科研经费134亿元,产出8万篇论文和2万件专利,通俗讲,这是一个把“”变成“”的过程;省产研院通过构建面向市场的机制,加强二次开发,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价值的产业技术,把“”再变成“”。

  “项目经理”,

  让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不久前,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主编专门致电中国“石墨烯”领军人物、省产研院项目经理冯冠平,详细核实江苏在石墨烯产业方面的发展情况,尔后发表文章称:欧洲虽然发表了不少石墨烯研究论文,但未来应用领域及产业化方面的发展中心恐怕在亚洲。

  作为世界上最薄的材料,石墨烯素有“黑金子”美誉,其产生的数万亿级产业空间一度让冯冠平成了各地争抢的“红人”。最终让他情定江苏的,便是省产研院这个全然不同的创新平台。“我们项目经理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动用包括大学、政府、企业在内的各种资源”,冯冠平告诉记者。

  省产研院借鉴美国DARPA模式,推行“项目经理”制,着力围绕战略必争领域,面向全球招聘一流领军人才担任项目经理,并赋予组织研发团队、提出研发课题甚至决定经费分配的权力,集中资源,着力攻克重大关键技术,形成先发优势。

  正是这种灵活的市场化机制,为冯冠平汇聚起5个国际化研发团队和10多家高科技公司,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机触摸屏,建成国内首条年产3万平方米的石墨烯薄膜生产线,使我国在石墨烯材料制备和产业化应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第六元素”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我国石墨烯“第一股”。碳元科技与君联资本等成功对接,发展势头强劲,去年产值达3.6亿元、利税5817万元,增幅超过32%和75%。

  “合同科研”,

  让新技术瞄准“市场靶向

  在省产研院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80%以上的科研成果顺利转化,远超全国10%左右的平均水平。这源于研究所实行的面向市场研发导向机制——“合同科研”。

  省产研院副院长胡义东解释,“传统上,财政对研究所的支持是按人员数量分配经费,而省产研院建设理念是‘民办公助,干事不养人’。根据研究所服务企业的合同科研绩效给予研究经费资助,从而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

  在“合同科研”全新机制引导下,流体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所与全国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产品或技术覆盖全国约80%的喷灌机组和水泵CAD软件、70%的无堵塞泵。

  截至目前,省产研院首批17家预备研究所累计开展企业合同科研项目1400多项,服务企业超过5600家,合同科研到账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

  “股权激励”,

  为创业注入“活力因子

  在去年第19届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上,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的激光显示、3D打印等高科技产品,可谓赚足了眼球。

  “2013年,研究所出台一系列突破性的激励措施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给予创业人员股权。”中科煜宸公司创始人、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邢飞告诉记者,政策激励下,不到两年即衍生7家高科技公司,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80%。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省产研院规定,各研究所拥有科技成果的所有权和处置权,鼓励研究所让科技人员更多地享有技术升值收益,有效激发其创新创业热情。

  “不与高校争学术之名,不与企业争产品之利”,这一功能定位为省产研院聚集起1500多位各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孵化创办衍生高科技企业近100家,培育出一大批兼具科技素养和市场眼光的科技型企业家,成为引领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目前,省产研院已形成涵盖新材料、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等领域的17家专业性研究所,组织发展各类产业技术研发机构等会员单位172家;现有各类研发人员4200多人,其中院士、国家863及973项目首席专家等领军人物60多人;拥有研发场所面积39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近22亿元;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300多项,申请发明专利2300多件。

  “今后,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海内外高层人才三类科技资源竞相汇流。”省产研院执行院长刘庆教授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本报通讯员蒋历军

  本报记者 吴红梅

原标题: “非常四条”释放江苏创新原动力

编辑: 廉昕朦、王瑶